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王维在这里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物质欲望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认识。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开篇即描绘出诗人在晨曦中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象,微细的尘埃与清新的朝露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的物欲横行和精神污染的忧虑。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思考着人类在这个世间的位置与意义,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探寻,也是在哲学层面上对于宇宙和生命本质的追问。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物欲束缚的人生态度的反思,以及对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纷争的向往。"碍"字暗示了一种阻隔,而"宁舍宾"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追求。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这两句通过水洗心灵、重获精神自由的比喻,传达出诗人对内在修养与精神觉醒的强烈愿望。"悟道"二字,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和理解。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物欲横行所带来的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贫乏。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提出了对于贪欲与爱慕不已的警醒。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这里表达了对于世间繁华所谓“真实”的质疑,以及对于超越现象界寻找更深层次真理的渴望。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诗人在这两句中继续探讨着生命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通过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孤独感受的表达,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理齐"表达了对秩序与规律的尊重,而"甘负薪"则象征着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接受。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最后两句通过自我反省和对世间纷争的超然态度,表达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自我认同,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处真实感受的珍视。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艺术构思和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展现了王维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高超造诣。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文学的辉煌,更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意义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有鸟有鸟名舂锄,霜衣雪发形清癯。
閒心只与鸥鸟伴,野趣不受樊笼拘。
恍如少府池边立,又似吴王鼓中出。
群聚应怜芳草青,孤飞点破空山碧。
国宾儒雅能得师,平生方寸无邪思。
宣尼大训寓此图,携来索我题新诗。
李杜雍陶音已绝,我欲题诗愧才劣。
但愿取彼霜衣制羽扇,一挥扫除四海苍生热。
古有乐羊妻,劝学尝断织。
又有姜诗配,养姑孝能力。
寥寥千载下,孺人继芳迹。
淑德馨芝兰,贞心厉金石。
相夫学成仕,秉宪克善职。
奉姑养厥志,匪但丰衣食。
况能教子姓,尤善遇宗戚。
所以贤哉名,里闾共钦式。
遂承天恩褒,紫绶映朱翟。
年方跻下寿,易箦遽永毕。
崇冈玉深埋,碑有太史笔。
观风采列传,光荣耀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