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暗原头路,花粘屐齿泥。
农家一村聚,牧笛数声凄。
旅馆时时盻,乡山望望迷。
东林有归客,怪底厌轮蹄。
草暗原头路,花粘屐齿泥。
农家一村聚,牧笛数声凄。
旅馆时时盻,乡山望望迷。
东林有归客,怪底厌轮蹄。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山行即事有感二首寄李九川(其二)》描绘了一幅山间行走的情景。首句“草暗原头路”,以暗淡的草色渲染出道路的幽深与偏远,暗示了诗人独自出行的孤寂。次句“花粘屐齿泥”则细致地刻画了春日行走时花瓣沾满鞋履的景象,富有季节感。
接下来,“农家一村聚”展现了村庄的宁静和聚集,透露出田园生活的安逸。而“牧笛数声凄”通过远处传来的几声牧笛,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可能寓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或旅途中的孤独情绪。
“旅馆时时盻,乡山望望迷”两句,诗人流连于旅馆中,不时眺望远方的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异乡的迷茫与迷失。最后一句“东林有归客,怪底厌轮蹄”,以“归客”自比,表达出对回归故乡的渴望,同时疑惑为何自己会对车马喧嚣感到厌倦,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所见所感,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微妙反思。
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
左掖期先至,中园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独限金闺籍,支颐啜茗花。
世业嵩山隐,云深无四邻。
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晚日华阴雾,秋风函谷尘。
送君从此去,铃阁少谈宾。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