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
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
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
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
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
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即将来临的景象。"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天气变化之前那种紧张而又微妙的预感,仿佛大自然在酝酿一场惊人的风暴,而这种变化首先从地下传来的震动声中可察。"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则是对即将爆发的风雨之势的描写,云与龙(象征着狂风)的交织和冲突,以及伴随而来的电闪雷鸣,都预示了一场强劲的春雨即将到来。
接着,诗人通过"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两句,展示了雨水浇灌大地后的景象。"霢霂"形容细雨如丝般轻柔,而"农桑野"和"杨柳台"则分别代表了农田与庭院中的植物,在春雨的滋润下生机勃勃,充满了生长的活力。
最后两句"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表达了一种期待。诗人不仅对即将到来的春雨感到兴奋,更在乎雨后天气转晴时,那些等待着阳光温暖的人们能够欣赏到的美丽景致——如同牡丹花朵绽放的壮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机与变化的敏锐感知,以及对生命力与美好事物的热爱。
六树梨花打百毬,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
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辜负山人扁额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