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其三》
《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其三》全文
宋 / 陆文圭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中秋万里共阴晴,曾记坡翁最善评。

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

(0)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共:共同,共享。
阴晴: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坡翁: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
善评:擅长评价。
谁信:谁能相信。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这里泛指天外。
风雨外:风雨之外的地方。
群仙:众多神仙。
月华明:明亮的月光。
翻译
在中秋之夜,无论万里之遥,人们都能共享阴晴的景色。
还记得苏东坡,他最擅长评价这样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想象和引用苏东坡(坡翁)的评价,表达了对万里之外中秋景象的遐想。

首句“中秋万里共阴晴”描绘了中秋节时,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感受到天空的阴晴变化,这是中秋时节共同的自然景观。次句“曾记坡翁最善评”则提及苏东坡对于月亮的评价,暗示他对月亮有着独到见解。

后两句“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富有浪漫色彩,诗人想象在遥远的天宫中,即使有风雨,神仙们依然能够欣赏到明亮的月光。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向往,也寓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间与仙境的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引子,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体现了宋末元初诗歌的意境之美。

作者介绍

陆文圭
朝代:宋   字:子方   号:墙东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生辰:1252~1336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你喜欢

赋得牛驼各一首·其二

形模狞怪骇儿童,技与黔驴大略同。

葱岭驮经曾有力,岐阳载鼓竟无功。

效牵尚记随班后,健倒安知卧棘中。

莫信人言君背贵,肉鞍强似锦鞯蒙。

(0)

寄章贡姚使君

虔在江西尤钜丽,极知君相选侯难。

昔多法从怀州绂,今少诗人上将坛。

敛戍官兵申拆洗,放衙溪洞报平安。

衰颓欲纳辕门谒,却怕崆峒腊雪寒。

(0)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其一赵监簿志仁

诗至中山不可加,直将幽澹扫秾华。

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

老子骚魂常住世,郎君吟笔又名家。

遥知丈室无天女,纸帐香篝瘦影斜。

(0)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其七方至贡元

贫儿篱下看花窠,曾见千株玉雪么。

画得诗禅三昧少,诗如无住一联多。

过时结实心犹苦,从古调羹味在和。

我坐耸肩穷到老,君肩欲耸又如何。

(0)

耄志十首·其五

忆昔叨陪册府仙,曾陈大计璪琉前。

探符痴妄空劳矣,当璧休祥已灼然。

奉玺相真曾浴日,倚楹女岂敢贪天。

分明狐赵俱酿赏,不似之推隐去贤。

(0)

挽翁仲山常卿二首·其二

昔驾輶轩忝外台,爱文学掾有高才。

曾留太白论文去,亦辱奇章贽卷来。

玉树枝成终古诀,紫薇花对别人开。

时危国蹙英贤夭,空撚霜髭赋八哀。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