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其七方至贡元》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其七方至贡元》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贫儿篱下看花窠,曾见千株玉雪么。

画得诗禅三昧少,诗如无住一联多。

过时结实心犹苦,从古调羹味在和。

我坐耸肩穷到老,君肩欲耸又如何。

(0)
注释
贫儿:贫穷的孩子。
篱下:篱笆旁边。
花窠:花丛。
玉雪:洁白如玉。
画得:绘画中表现。
诗禅:诗歌中的禅意。
三昧:佛教术语,指专注或领悟。
无住:佛教概念,表示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过时:过了最佳时期。
结实:果实。
心犹苦:内心仍感到苦涩。
调羹:烹饪。
味在和:美味在于调配得恰到好处。
我坐:我终日。
耸肩:形容无奈或苦笑。
穷到老:贫穷到老。
君:你。
欲耸又如何:你想耸肩又能怎么样。
翻译
贫苦的孩子在篱笆下赏花,他曾见过成千上万洁白如玉的花朵吗?
他的画缺少诗中禅意,而诗句中像‘无住’这样的意境却很多。
即使过了盛开期,果实依然酸涩,自古以来,美味在于调味的和谐。
我一辈子穷困,耸肩面对;你就算想耸肩,又能怎样呢?
鉴赏

此诗深蕴意境,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开篇即以“贫儿篱下看花窠”勾勒出一个清贫却不失雅致的画面,“曾见千株玉雪么”则通过对过往美好景象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对美好的渴望。

接着“画得诗禅三昧少,诗如无住一联多”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自我要求与追求。这里的“三昧”指的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而“无住”则寓意于变化莫测的人生和艺术创作中应有的超然态度。

“过时结实心犹苦,從古调羹味在和”一句,则通过对果实成熟后的内心感受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那种苦乐参半的情感体验。

最后,“我坐耸肩穷到老,君肩欲耸又如何”则是诗人自嘲式的表达,对于自己一生贫困却依然坚持艺术创作的态度表示了一种无奈与挑战,同时也对他人的期望和自身状况之间的差距提出质疑。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艺术追求以及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春郊即事

野步足幽事,行行柳港边。

鼓声何处碓,帆影隔溪船。

节序多风雨,莺花动岁年。

徘徊归向夕,山崦起炊烟。

(0)

积庆山访金荪壁

松香竹粉午阴清,闲玩幽芳静听莺。

谁在白云堆里住,忽闻山半读书声。

(0)

瞰碧雨后即事

清漪闲照影,凉意满阑干。

湖近秋声早,廊虚月影宽。

鹤栖庭翠湿,鱼动水香寒。

欲放云来去,移将竹数竿。

(0)

山房春晚

蘋花吹香柳花落,秭归清啼答姑恶。

午帘睡思逐晴丝,静听新篁堕春箨。

(0)

春闺

嫩柳拖春眼眼愁,怨春人立柳边楼。

芳心已被流莺说,手撚花枝暗点头。

(0)

潇湘八景·其六潇湘夜雨

蘋花夜黑水鸟鸣,桥危路滑无人行。

酸风萧瑟浪镗鞳,湿萤熠熠渔灯明。

飞蓬入苇响洲渚,暗忆西窗剪灯语。

书船稳系听秋声,倦客吟骚梦三楚。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