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黄山》
《游黄山》全文
宋 / 石应孙   形式: 古风

山川形胜雄江东,九华辉映天都峰。

传闻早已荡胸臆,恨不插翼长相从。

朅来随牒官秋浦,城郭奔驰厌尘土。

絜家捧檄过临城,偷閒两作烟霞主。

黄山登览原无由,何期易地太平游。

清池轩豁日舒丽,突兀楼观撑深幽。

凭高徙倚敞心目,绝壁半天横碧玉。

回溪千里指顾间,螺髻分明三十六。

壮怀高向紫霄悬,俯视培塿真一拳。

古今秀色餐不尽,笔端收拾生云烟。

萍踪倘未逐流水,古刹相望二三里。

暇时风月得交游,鸥鹭同眠勿惊起。

(0)
注释
形胜:优美的地理位置。
荡胸臆:激起内心的情感。
官秋浦:在秋浦做官。
厌尘土:厌倦世俗尘埃。
凭高:站在高处。
绝壁:陡峭的山崖。
螺髻:形容山峰形状像螺髻。
培塿:小土堆,比喻低矮的山丘。
生云烟:产生如烟如雾的景象。
古刹:古老的寺庙。
鸥鹭:水鸟,象征隐逸生活。
翻译
江山之美在东边的长江,九华山的光辉映照着天都峰。
听说这样的美景早就令人心潮澎湃,只遗憾不能插翅跟随。
我曾随公文来到秋浦做官,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尘土。
带着全家,捧着文书经过临城,偶尔享受一下隐居的生活。
原本没有机会登黄山,没想到在这里也能欣赏到和平宁静的游览。
清澈的池塘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高耸的楼阁深入幽深的山谷。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半空中仿佛有碧玉横挂。
千里溪流尽收眼底,清晰可见那三十六座如螺髻般的山峰。
豪情壮志直冲云霄,俯瞰之下,丘陵如同一拳在手。
古今的美景难以穷尽,我用笔墨描绘出一片云烟。
如果我的足迹没有随流水飘远,古寺就在两三里之外遥望。
闲暇时能与朋友赏风月,与鸥鹭共眠,不必惊扰它们。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黄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情感。开篇即以"山川形胜雄江东,九华辉映天都峰"勾勒出黄山的雄伟气势,九华山如同天上的宫殿一般辉煌。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片风景的向往和留恋之情,"传闻早已荡胸臆,恨不插翼长相从"。这里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愿望,希望能够永远留在这个仙境一般的地方。

随后,诗人描绘了自己随官至秋浦,感受到了城郭间奔驰的繁忙与尘土的烦扰,但心中却始终向往着那片超脱尘世的美丽山川。"絜家捧檄过临城,偷閒两作烟霞主"中,可见诗人对于黄山之美的深深赞叹和留恋。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清池轩豁日舒丽,突兀楼观撑深幽。凭高徙倚敞心目,绝壁半天横碧玉",展现了黄山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此外,"回溪千里指顾间,螺髻分明三十六"一句,更是将黄山之美推向了极致,通过对山势蜿蜒、峰峦叠嶂的描绘,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壮观与神秘。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山水的无限赞美和难以忘怀之情,"古今秀色餐不尽,笔端收拾生云烟。萍踪倘未逐流水,古刹相望二三里"。这里的"古今秀色"指的就是黄山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赞美的风景,而"笔端收拾生云烟"则是诗人希望能够用文字捕捉住这份美丽,使其流传于世。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典山水诗的高超艺术成就。

作者介绍

石应孙
朝代:宋

石应孙,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为池州贵池尉(《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由通判雷州任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二一)。今录诗五首。
猜你喜欢

自建康路中见梅次前韵

行尽山冈喜见梅,停骖深欲少徘徊。

那知急雨连天暗,更有狂风捲地来。

无计略临花下坐,却嗟空向眼前开。

行人赖有尊中绿,遥想孤芳寄一杯。

(0)

再和龚帅所寄·其一

契阔经年阻曳裾,满簪华发愈萧疏。

五禽聊作林间戏,双鲤忽传江上书。

诗句方惭成间断,交情岂谓益勤渠。

开缄更诵惊人语,恍若相从听佩琚。

(0)

王百洪遭旱经火之后赴官荆南作诗勉之

莫将外物挠胸中,旱魃从他更祝融。

道业不应缘火尽,生涯会复值年丰。

事经盘错才方见,诗到羁穷句始工。

休叹徒劳淹幕府,要君努力振家风。

(0)

与江朝宗丁彦功饮酒梅花下二首·其二

一笑未易得,今朝岂偶然。

故园方自适,我辈更相便。

好月好花夜,不寒不暖天。

莫辞拚一醉,为我棹觥船。

(0)

赠方山人二首·其一

日者俱云我未归,独君算我有归期。

仍言不出三秋里,东望家山喜可知。

(0)

题总持寺龙井

洞庭归去几何年,旱岁犹来泽我田。

我访遗踪虽已泯,灵泉百尺尚依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