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吹客衣,削壁远如堕。
何人扫石来,独抱苍云卧。
天风吹客衣,削壁远如堕。
何人扫石来,独抱苍云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通过“天风吹客衣”这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而自由的境界。风,作为自然界的元素,不仅吹动了诗人的衣裳,也似乎在引领着读者的思绪,飘向那遥远而又神秘的山壁。这里的“削壁远如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壁的陡峭与高耸,更赋予了它一种仿佛从天际坠落的壮丽感。
接着,“何人扫石来,独抱苍云卧。”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在这孤寂的石上留下了足迹?又是谁,在这苍茫的云海中独自躺卧,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这里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孤独与超脱,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哲思的场景,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重要性。胡应麟以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窗外啼莺,频催妆束,绿云缭绕。
轻把牙梳,旋移鸾镜,委地容光耀。
兰膏新沐,微闻香泽,对此温柔堪老。
向妆台、挽成如虿,才称花容月貌。
时兴髻子,松松堕马,好共灵蛇新巧。
莫叹飞蓬,休嗟曲局,鸳帐同心好。
纵令妒妇,也应怜惜,怪得萧郎颠倒。
珠帘下、娇羞欲出,鸣蝉缥缈。
草满池塘。正年时执手,惜别时光。
画桥文杏细,烟渚柳丝长。蜂欲乱,蝶初狂。
都为早春忙。奈寸心、缠绵往事,无限思量。
天涯云树茫茫。漫登山临水,立尽斜阳。
雏莺空自啭,别燕不成双。凝望处、九回肠。
但梦到东墙。只索要、寻花归去,同醉高唐。
莺声喧古榭。良宵坐我,通明帘下。
十八女郎,须用大苏描写。
莫被柳家恶句,把腻粉、涂污春社。
刚一罅,洞箫歇处,浓香来也。
肯道梦雨无情,便酿就悲欢,杂些真假。
乍远屏风,欲团好花轻打。
筵外貔貅尽散,兰膏焰、尚融霜瓦。
辞送者,空馀泪珠堕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