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李好古的《江城子·其二》,它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辈出的苍凉感慨。开篇“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两句,以广阔无垠的荒漠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心境。接着,“几兴亡”三字简洁有力,点明了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一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悲凉之情。这里的“波声”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象征着历史的涛涛巨流,而“洗岸骨如霜”则暗示了无数英雄的遗骸被大浪吞没,剩下的是冰冷的历史事实。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功业显赫却最终成为尘埃的英雄们的无限感慨。这里,“徒感慨,谩悲凉”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白,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三句,则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英雄准备在无尽的沙场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争取功名。在这里,“少年”指的是那些怀抱理想、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们,他们不畏艰难,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这一句,通过对过去某个时刻悲壮情境的回忆,再次点出了诗人对于英雄命运的深切感受。这里,“击楫”指的是划桨前行,“泪沾裳”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之痛。
最后,“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两句,通过对一座遥远的城堡和古都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于失落的伟大时代的无尽眷恋。在这里,“治安”象征着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而“双阙”则是对那些曾经辉煌但已然消逝的古代都城的一种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命运、历史沧桑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切理解与情怀。
江上晚来新过雨,亭亭芙蕖在绿水。
芳洲香雾杂红云,兰舟喜杀秾妆女。
年来年去世情空,花落花开香十里。
今年欢笑复明年,几向花前共花语。
荷花颜色只如旧,妾颜未必长娇美。
只愁八月殒清霜,吴中一夜秋风起。
荷花娇媚人共誇。九洲三岛蒸红霞。
采莲女郎十数辈,唯有阿姨颜色娇如花。
自从嫁后懒梳洗,十年不见音信赊。
管取明年采莲去,撑?直过阿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