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无自性,万法本来虚。
外尘都不有,三界自然无。
五蕴今何在,尽总入无馀。
河沙过去佛,并在一毛如。
意根无自性,万法本来虚。
外尘都不有,三界自然无。
五蕴今何在,尽总入无馀。
河沙过去佛,并在一毛如。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庞蕴所作,属于佛教诗歌,其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佛法的空性和无常观。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每一句都渗透着对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意根无自性,万法本来虚" 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佛教中"空"的概念,即一切事物皆无固定不变的自性,而是缘起因缘所生的虚幻。这种思想强调了世界的相对性和暂时性。
"外尘都不有,三界自然无" 这里"外尘"指的是世间的诸多烦恼和迷惑,而"三界"则是佛教中指人、天、地的三个层面。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一切现象皆空的深刻体认。
"五蕴今何在,尽总入无馀" 这里"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指人的五种基本心理状态。诗人问这五蕴现在哪里,它们已经融入了空性之中,没有任何剩余。
最后两句"河沙过去佛, 并在一毛如" 则是借用佛经中的比喻,来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无限延伸和空间的微小。"河沙"指的是数量极多,比喻历史上无数的佛陀,而"一毛"则代表极其微小的空间单位。这两句强调了时间与空间在佛法中的相对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佛教对于宇宙、时间和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佳作。
上天有明月,来自沧海东,蛮潮夜捲冯夷宫。
海门一线惊欲射,江面楼台耸千尺。
冰岸雪崖屹不动,水犀组练皆勍敌。
越人善泅技已痒,明月光中吾得赏。
飞来白鹤晋清角,跳出长鱼汉疏网。
北风吹起芦花秋,笑抚钱王铁箭头。
襆衣枕斧此何处,乌鹊无枝空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