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寓兴次黄宗鲁二首·其二》
《寒食寓兴次黄宗鲁二首·其二》全文
元 / 陈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去岁清明节,天台看杏花。

凄凉今日事,漂泊野人家。

淮楚风尘暗,乡山道路赊。

倚门亲白发,反哺愧林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寒食节期间在异乡漂泊的情景,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首句“去岁清明节,天台看杏花”回忆起去年清明时节,诗人或许在天台山上欣赏着杏花盛开的美景,那时的生活或许还充满生机与希望。然而,转眼间到了今日,诗人却只能在异乡的野外人家中度过寒食节,这种对比之下,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凄凉感。

接着,“淮楚风尘暗,乡山道路赊”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与孤独。淮楚之地,风尘弥漫,象征着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动荡;而“乡山道路赊”,则表达了诗人与家乡相隔遥远,难以归乡的无奈与痛苦。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外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倚门亲白发,反哺愧林鸦”两句,以家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愧疚。倚门而望,是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亲白发”则暗示了家中的长辈年迈,需要照顾。然而,诗人却无法亲自照料,只能远在他方,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愧疚。同时,将自己与林鸦进行比较,林鸦尚能反哺,而自己却不能尽孝,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的内疚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寒食节期间在外漂泊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愧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陈高
朝代:元   字:子上   号:不系舟渔者   籍贯:元温州平阳   生辰:1315—1367

(1315—1367)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猜你喜欢

秋园十首·其三

屺岵瞻何及,干戈遂至今。

生无一日乐,老负百年心。

息影依林浅,寻源凿井深。

犹馀种瓜地,锄笠尚堪任。

(0)

送蔡亦介归博罗

归去罗阳水,千峰是故庐。

但令耕有地,休念出无车。

浊酒三秋后,闲身百战馀。

亲前犹孺子,更读圯桥书。

(0)

答张桐君

数月逡巡未报诗,十年离索更何为。

雄心老去成灰烬,白雪吟多上鬓丝。

虞苑青蝇嗟往事,陆生车马记前时。

只应共撷东篱菊,买醉南园浊酒卮。

(0)

过弼唐感旧赠庞祖如二首·其一

策杖秋方晚,村桥日欲斜。

树风喧万叶,山影静千家。

瘠土安淳俗,澄溪漾细沙。

拟寻庞氏隐,还种邵侯瓜。

(0)

闰中秋夜阻雨不得赴方蒙章之约枉诗见贻赋此答之

人间无好月,天上又中秋。

雨点微沾瓦,箫声渐闭楼。

遂违杯酒约,空枉夜珠投。

旅宿蒹葭外,伊人不易酬。

(0)

登大士岩纪事

寒来未试登山脚,积雨初消好行乐。

大士岩前一揖馀,四望风光殊不恶。

川原百里辨纤毫,渚稻皆收野岸高。

人家小梅日皦皦,疏林赤叶风飕飕。

龙江水绕山根出,诸峰秀美真无匹。

上悬峭壁下崎岩,森若文人多气骨。

何来五色罗浮禽,飞鸣下上好其音。

洞天福地不栖息,得无有意来相寻。

朱明洞口华台寺,十九年前山里事。

出山如送入山迎,三人见者今馀二。

岂有他奇副昔闻,巅毛种种日争新。

临高且共命尊酒,不使仙禽笑妄人。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