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罢东皋下陇头,澹烟芳草夕阳收。
牧童惯识林塘路,笑坐归来稳似舟。
耕罢东皋下陇头,澹烟芳草夕阳收。
牧童惯识林塘路,笑坐归来稳似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牧歌图景。诗人以“耕罢东皋下陇头”开篇,简洁地勾勒出农夫劳作后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片宁静祥和的田野之中。接着,“澹烟芳草夕阳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日落时分,淡烟轻绕,芳草萋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温馨的氛围。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牧童惯识林塘路,笑坐归来稳似舟。”这两句更是点睛之笔,通过对牧童形象的刻画,赋予了整首诗以生动活泼的气息。牧童熟悉林间小径,轻松自在地归来,其心境如同平稳归航的船只,既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也隐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整首诗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自然和谐的赞美与向往,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坎井只丈寻,得名由参寥。
丈人玄豹姿,养德富不骄。
想当发泉蒙,如此湛弗摇。
珠明水增媚,镜净尘当消。
陶泓勺馀沥,采笔生春潮。
止则云沉沉,涨则桃夭夭。
淘趁槐火新,战与坡仙挑。
坛拜十四字,高山郁岧峣。
灯灺谩图续,些苦何能招。
须公起九原,为我饮一瓢。
于戏不可作,仰止苍崖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