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冷如水瘦,心刚笑竹虚。
痕云衣不浣,晕藓髻难梳。
七凿混沌死,十成山泽癯。
谷城山下路,谁复理残书。
面冷如水瘦,心刚笑竹虚。
痕云衣不浣,晕藓髻难梳。
七凿混沌死,十成山泽癯。
谷城山下路,谁复理残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面容清冷如水、身形消瘦、内心坚韧而笑容仿佛在嘲笑竹子的虚无感的人物形象。衣衫似乎久未洗涤,发髻难以梳理,透露出一种孤寂与落寞。"七凿混沌死,十成山泽癯",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人物的精神状态比作混沌初开后的孤独与山泽中的瘦削,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苦楚与外界的冷漠。最后,"谷城山下路,谁复理残书",以谷城山下的荒凉之路和无人整理的残书,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荒凉与被遗忘的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独特而深刻的心理状态,以及其所处环境的凄凉与孤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正凄凉、又逢秋晚,青青是处消艳。
荒斋寥落无人问,惟有衰杨风飐。门半掩。
但见有、黄昏几阵归鸦点。愁如酒酽。
更唧唧虫声,荧荧灯影,相伴一书剑。
浮生事,自觉尘劳久厌。还同旧日寒俭。
钓船不近西溪冷,空负故乡菱芡。深自念。
怕三径、归来都被蓬蒿占。年华荏苒。
要插竹成阴,种桃结子,两鬓已霜染。
绿杨溪水平桥,雨声一夜新荷碎。
沈沈庭院,濛濛屏障,厌厌残醉。
细浥牙笼,顿宽筝柱,又寒鸳被。
听鹈鸪相唤,矶头池角,报帘外、东风腻。
烟霭欲明还未。但闷压、晚来天气。
汗粉生潮,酒香成晕,不关珠泪。
极浦苍茫,野田弥漫,阻人归骑。
正梅黄迤逗,闺中心性,似伊滋味。
一竿红日催人,起来百舌枝头闹。
韶光初媚,花期将届,条风先报。
垂柳含娇,平沙带嫩,正堪游眺。
叹黄尘紫陌,兰台走马,知辜负,春多少。
犹是轻寒料峭。问良辰、芳菲渐到。
江汀烟霭,红桥画舫,几人欢笑。
靓女明妆,踏青归晚,不胜窈窕。
未多时,又是双双紫燕,穿帘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