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
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
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
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
殷勤烦饤饾,未咀悲生肠。
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
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
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粱。
贪嗜比羊枣,况乎惟味良。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
季鹰思莼羹,拂衣谢齐王。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
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
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
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
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
殷勤烦饤饾,未咀悲生肠。
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
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
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粱。
贪嗜比羊枣,况乎惟味良。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
季鹰思莼羹,拂衣谢齐王。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食芡实作》,通过对夏日池塘中芡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特产的深深怀念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首联“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点出环境,钱侯居所附近有清澈的池塘,夏日雨水充盈。接着,“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描绘了雨后傍晚的清凉景象,风翻动着芡实,如同万鸟竞飞,生动形象。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暗喻芡实的丰饶,犹如古代秦国的鸡群独占六国之地。诗人邀请亲密的朋友品尝新熟的芡实,如“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并细致地描述了剥食过程中的享受:“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然而,美味之下却藏着诗人内心的哀愁,“殷勤烦饤饾,未咀悲生肠”。
诗人感慨自己远离故乡,十年仕途生涯,对家乡的水产如芡实之丰富感到羡慕,“百泉乃吾乡,水产富此物”。他以“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粱”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甚至将对芡实的热爱与羊枣、味良等美食相比。最后,诗人以季鹰的故事自比,虽有归乡之心,但并未轻易放弃仕途,而是决定“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期待未来的重逢。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食芡实这一日常小事,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