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
《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田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

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

骑上下山亦疏矣,鯈从容出何为哉。

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潇潇殊未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bǎihuíyùn
sòng / shì

tiánféngshēngníngxièhǎichénhóuyóukěnlái

shīshūhǎozàijiāliǔwěngránchéngwēi

shàngxiàshānshūshūcóngróngchūwèizāi

shìqiáoshíchénwǎnxiāoxiāoshūwèihu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田间农夫冯生和湖海名士陈侯的描绘,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首句“田里冯生宁屑去”表达了对冯生坚守田园、不轻易离开的态度,而“湖海陈侯犹肯来”则赞赏陈侯愿意从繁华的湖海中抽身,来到简朴之地。

接下来,“诗书好在家四壁”强调了书香门第的氛围,即使家中简陋,也有学问和文化的气息。“蒲柳蓊然城一隈”以蒲柳比喻简朴的生活,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朴素风貌。诗人通过“骑上下山亦疏矣,鯈从容出何为哉”两句,暗示陈侯的悠闲自在,与尘世的忙碌形成对比。

最后,“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潇潇殊未回”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与陈侯的超脱,他并未被世俗的纷扰所困,即使在晚雨中也悠然自得,不愿回归尘土飞扬的市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人物对比,赞美了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和文化的精神,体现了苏轼的儒雅风度和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屈原祠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

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0)

寄韦珩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

回眸炫晃别群玉,独赴异域穿蓬蒿。

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

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

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

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

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

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复穷诗骚。

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

圣恩倘忽念行苇,十年践蹈久已劳。

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0)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0)

文殊院避暑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0)

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0)

谢人惠端溪砚

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砻琢已曾经敏手,研磨终见透坚心。

安排得主难移动,含贮随时任浅深。

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