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苑词林雨露边,不才何幸接时贤。
故乡迢递六千里,归计蹉跎四十年。
宝敕恭承明主赐,白头深荷宠恩怜。
行来夜夜蓬窗梦,只在龙墀玉陛前。
翰苑词林雨露边,不才何幸接时贤。
故乡迢递六千里,归计蹉跎四十年。
宝敕恭承明主赐,白头深荷宠恩怜。
行来夜夜蓬窗梦,只在龙墀玉陛前。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梦觉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翰林院中与贤士交往的荣幸,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君王恩赐的感激之情。
首句“翰苑词林雨露边”,巧妙地将翰林院比作滋养文士的雨露之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身处文化殿堂的荣耀感。接着,“不才何幸接时贤”一句,谦虚地表达了诗人虽自认无才,却有幸与众多才华横溢的同僚共事,流露出一种难得的幸运与自豪。
“故乡迢递六千里,归计蹉跎四十年”两句,通过时空的距离和时间的流逝,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未能及时归乡的遗憾。六千里的距离,四十年的光阴,不仅拉远了诗人与故乡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也加重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宝敕恭承明主赐,白头深荷宠恩怜”则展现了诗人对君主恩赐的感激之情。宝敕,即珍贵的诏书,明主赐予,是对诗人才华和忠诚的认可。白头,象征年老,诗人深感君主的恩宠如同慈母般温暖,即使年华已逝,这份恩情仍让他心存感激。
最后,“行来夜夜蓬窗梦,只在龙墀玉陛前”两句,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始终牵挂的仍是朝廷之事,渴望能再次站在龙墀玉陛之前,为国家效力。这种对仕途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又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当年曾访凌云去,小住海棠香国。
轳辘井边,秋千亭畔,簇簇疏花如雪。
萧晨蕙夕,剩清怨几分,闲情一霎。
春睡醒来,梦华破碎秋心仄。
光阴回首都幻,又古鹳重缔,饱有秋色。
冷艳弄晴,素馨吹息,销尽红尘炎热。无言脉脉。
有篱豆吟蛩,伴伊幽寂。画箔低垂,玉阶凉露白。
莺花无主,看百般红紫,怎生愁苦。
蜂蝶纷纷凋瘵尽,莫怪春无情意。
忆否当年,杜鹃桥上,忏欲曾重诉。
危阑休倚,夕阳红尽将暮。
漫道金粉楼台,衣香人影,多少闲歌舞。
乐极悲来曾一瞥,又变祅氛处处。
狼顾鹰瞵,波谲云诡,魂荡蚕丛路。
周遑鬼运,此愁那便销去。
鸟暗吟林,蛩迟隐壁,更兼疏雨。
凉秋静籁,独自闲听何趣。
想天涯、小楼夜深,低鬟倚烛孤吟苦。
是新寒时候,怜君未惯,异乡羁旅。凝伫。曾游处。
有越水吴江,鱼波鸥溆。诗囊酒榼,早晚扁舟偕汝。
好自谋、眠食平安,胜前■爱痴儿女。
约归期、纵后黄花,犹及看红树。
西风吹暮雪,寒禁水驿,倦客惨将归。
峭帆迷寸碧,木落淮南,望断片云飞。
梅边旧约,算只有饥饿斜晖。
愁岁阑、又成轻别,负了钓人矶。堪悲。
江空天远,石老烟荒,问黄炉往事。
应念他、哀弦自理。
浊酒同携,重招楚魂何处,奈竟夕、空起相思。
眠未稳、朝来带眼都移。
临歧知是春归处。驿蓦岭,华生路。
长芒短刺并遮拦,毕竟钩春不住。
粉红销尽,胭脂融泪,春竟何时去。
短长亭子销魂赋。恁无语,难分付。
从离乡里,几多春华,岁岁应如故。
夕阳归马,开犹待我,人老谁留驻。
孤舟曾泛月。梦断晴波乍歇。
樵路盘蛇,邮堤驰马,穿云阙。
迷眼流霞滴,洗雨燕支发。
霜酒寒浓,俊游合趁时节。破钵。泉听彻。
休误桃源仙窟。一线通天,千寻悬壁,棱山骨。
容易秋华老,冷落吴江阔。
寄语东皇,重来约探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