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庙前柏,手版贼其枝。
枯秭无生气,众目炫一时。
何如孔公笏,铁面含霜姿。
虺蛇何足道,正气屡奸欺。
祥符庆历间,岂无纤人斯。
闻之胆为落,不在彼在兹。
圣学亿万年,圣源浩无涯。
八传得巨源,愤学求似之。
遗经与遗物,保护如婴儿。
万里去复远,见者咸赍咨。
况此一尺槐,千载孔林思。
非无原壤杖,非无少正铍。
用舍各有时,小大各有施。
畴能起段公,共赋甘棠诗。
孔明庙前柏,手版贼其枝。
枯秭无生气,众目炫一时。
何如孔公笏,铁面含霜姿。
虺蛇何足道,正气屡奸欺。
祥符庆历间,岂无纤人斯。
闻之胆为落,不在彼在兹。
圣学亿万年,圣源浩无涯。
八传得巨源,愤学求似之。
遗经与遗物,保护如婴儿。
万里去复远,见者咸赍咨。
况此一尺槐,千载孔林思。
非无原壤杖,非无少正铍。
用舍各有时,小大各有施。
畴能起段公,共赋甘棠诗。
此诗描绘了孔明庙前的一棵柏树,被人为手版之需而剥去其枝,显得枯槁无生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特别醒目。诗中提到“何如孔公笏”,意指比起孔明的铁面含霜之姿,更是光风霁月,令人敬佩。接着,“虺蛇”一词暗喻那些奸佞小人,然而正气凛然,不为所动摇。在“祥符庆历间,岂无纤人斯”中,诗人提及历史上的盛世,却仍不免有奸细之辈。闻此,心胆俱裂,感慨系之。
圣学亿万年,源远流长,八传之后,得巨源而愤发求索,希望能够像先贤那样保护遗经与遗物,如同护婴儿一般。在“万里去复远,见者咸赍咨”中,诗人表达了对远古圣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后人追寻的艰难。最后,“况此一尺槐,千载孔林思”句子,通过一棵小小的槐树,引发了对于孔明及其思想的深长思念。
诗中还提到了“非无原壤杖,非无少正铍”,暗示着用舍有时,大小都有其宜。最后,“畴能起段公,共赋甘棠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人那样才能,共同创作出美好的诗篇,以赞美孔明的德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圣学的怀念,抒发了诗人对于正义、智慧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