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感凉气,微雨霁中宵。
平明戒徒侣,送子归东郊。
淹留复何益,临发转摇摇。
出门看远道,荒草延中皋。
昔归从此路,与子渡河桥。
念今不复返,回视庐宇遥。
收泪促前征,隔垄望松梢。
左右循常仪,黾勉肆其劳。
片时尚喧聒,终当永寂寥。
临穴抚长恸,决绝在今朝。
黄土一收覆,白杨正萧萧。
凄凄感凉气,微雨霁中宵。
平明戒徒侣,送子归东郊。
淹留复何益,临发转摇摇。
出门看远道,荒草延中皋。
昔归从此路,与子渡河桥。
念今不复返,回视庐宇遥。
收泪促前征,隔垄望松梢。
左右循常仪,黾勉肆其劳。
片时尚喧聒,终当永寂寥。
临穴抚长恸,决绝在今朝。
黄土一收覆,白杨正萧萧。
这首诗《送终》是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送别逝者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离死别的感慨。
首句“凄凄感凉气,微雨霁中宵”,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秋夜微雨初停,空气中弥漫着凉意,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接着,“平明戒徒侣,送子归东郊”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方向,清晨时分,一行人前往东方的郊外,为逝者送行。
“淹留复何益,临发转摇摇”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无奈和不舍,即使停留也无法挽回,心中满是犹豫和不安。随后,“出门看远道,荒草延中皋”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荒草蔓延至远方,象征着逝者与生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昔归从此路,与子渡河桥”回忆起逝者生前的场景,曾经一同走过这条道路,跨过那座桥梁,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接下来,“念今不复返,回视庐宇遥”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回来的哀伤,回望故居,感到无限的孤独和遥远。
“收泪促前征,隔垄望松梢”描述了送行者强忍泪水,加快步伐前行,隔着田垄,望着远处的松树梢头,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最后,“左右循常仪,黾勉肆其劳”表明了送行者遵循传统礼仪,尽力完成送别之事。“片时尚喧聒,终当永寂寥”预示了短暂的喧闹之后,将是一生的寂静和孤独。“临穴抚长恸,决绝在今朝”表达了在墓穴前的深深悲痛,告别就在眼前。“黄土一收覆,白杨正萧萧”以黄土覆盖墓穴,白杨树随风摇曳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自然界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送别逝者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游子想万里,何必登高台。
闻君燕女吟,如自蓟北来。
长安高盖多,健马东西街。
尽说蒿簪古,将钱买金钗。
我祖西园事,言之独伤怀。
如今数君子,如鸟无树栖。
济水一入河,便与清流乖。
闻君欲自持,勿使吾道低。
乱蓬无根日,送子入青塞。
苍茫万里秋,如见原野大。
鸟雀寒不下,山川迥相对。
一马没黄云,登高望犹在。
惊风忽然起,白日黯已晦。
如何怨路长,出门天涯外。
茱萸冷吹溪口香,菊花倒绕山脚黄。
家山去此强百里,弟妹待我醉重阳。
风健旱鸿高晓景,露清圆碧照秋光。
莫看时节年年好,暗送搔头逐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