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孤陋资,落落素少偶。
缅怀骨肉亲,惟此知心友。
髫童藉师资,相期同白首。
论情漆在胶,谈道杵投臼。
死生成契阔,意气竟谁负。
今夕复何夕,重把平生手。
悲喜形笑谈,涕泗被唇口。
始欣情思真,稍悟永诀久。
蕉鹿既莫凭,壑舟去难守。
招䰟觅巫阳,孤月在钟阜。
自惭孤陋资,落落素少偶。
缅怀骨肉亲,惟此知心友。
髫童藉师资,相期同白首。
论情漆在胶,谈道杵投臼。
死生成契阔,意气竟谁负。
今夕复何夕,重把平生手。
悲喜形笑谈,涕泗被唇口。
始欣情思真,稍悟永诀久。
蕉鹿既莫凭,壑舟去难守。
招䰟觅巫阳,孤月在钟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绅所作的《十一月二十夜梦子严外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追忆。首句“自惭孤陋资,落落素少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浅薄、难以找到知音的自谦与无奈。接着“缅怀骨肉亲,惟此知心友”则点明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
“髫童藉师资,相期同白首”回忆了与友人年幼时的师友关系,以及共同老去的愿望。“论情漆在胶,谈道杵投臼”形容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探讨道义的默契。“死生成契阔,意气竟谁负”感叹了生死离别,无论生前如何交好,死后却无法再续前缘。
“今夕复何夕,重把平生手”表达了诗人再次梦见友人的惊喜与感慨。“悲喜形笑谈,涕泗被唇口”描绘了梦境中的欢笑与泪水交织的场景,既有重逢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悲伤。“始欣情思真,稍悟永诀久”流露出对友情真实性的珍惜与对离别时间长久的领悟。“蕉鹿既莫凭,壑舟去难守”以典故比喻,表达对现实与梦境难以分辨的困惑与对逝去友情的不舍。“招魂觅巫阳,孤月在钟阜”则是诗人试图通过巫术召唤亡灵,但最终只能独自面对孤月,象征着对友人的怀念与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闻名自夙昔,已作旧相知。
倾盖成邂逅,如何还别离。
军声咽鼓角,行色满旌麾。
莫怪樽前醉,亲邻心所期。
客身困旅人,未如负舍蜗。
滚滚荆吴间,所居不常家。
宴安非吾事,但恐发早华。
且复一日葺,随时具生涯。
白盛烂四壁,茔净磨疵瑕。
虚明豁心府,永使思无邪。
愁来莫与语,起就书龙蛇。
亦足写方寸,放歌快咨嗟。
苦嫌中庭窄,所生野草花。
故须种松竹,反忆日月遐。
岁寒与谁共,惆怅终无他。
东门杨柳深,下有还乡路。
之子千里行,春风三月暮。
旅心常草草,飘忽不可驻。
居者空徘徊,行者亦反顾。
丈夫方贫贱,四海无所遇。
不如辙中鱼,犹以沫相喣。
悠悠大江水,日夕自东注。
何当激风雷,慰尔饥渴慕。
用儒沐休运,抚俗奉明诏。
虽愧文翁治,犹非武城笑。
兹堂丞相规,颇尽泮宫妙。
高阁横青冥,长廊骛䆗窱。
春秋大复古,修旧非所诮。
庭坛一已新,丹垩欻相照。
迂疏赖众才,简默希坐啸。
况多都邑贤,历讲道术要。
藩篱可目涉,弦诵或耳剽。
泛乡亦何人,千载名独劭。
汝颍多奇士,磊落布方册。
先进存古风,若人复令德。
诗书秀英华,鹰鹘勇排击。
曩者从军行,早闻平戎策。
纵横志未展,慷慨意更激。
坐惊齿牙脱,忽使头发白。
颇与嵇阮同,闭关以藏迹。
老骥甘道路,黄鹄羞斥泽。
复持一麾去,坚取万里役。
旌旗暗长亭,已想蜀山碧。
鼓吹喧前除,稍知楚风易。
专城自足贵,远览固多适。
胡为结离愁,恨此晚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