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教罗绮上西楼,白雾蒙蒙意未休。
千里不能知变态,一年草草又中秋。
空教罗绮上西楼,白雾蒙蒙意未休。
千里不能知变态,一年草草又中秋。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朦胧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与自然景观的微妙变化。
“空教罗绮上西楼”,开篇以“空教”二字点出一种虚幻、飘渺之感,仿佛是说华丽的罗绮虽已登上西楼,却并未带来实质的温暖或喜悦,暗示着某种情感的缺失或期待的落空。“白雾蒙蒙意未休”,接着描述了一幅白雾缭绕的画面,雾气弥漫,似乎永远没有消散的尽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
“千里不能知变态”,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景象的无法感知和理解,千里之遥的距离使得事物的变化难以被捕捉和体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际遇的反思。
“一年草草又中秋”,最后两句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轮回巧妙结合,用“草草”一词形容一年的匆匆过去,暗示时光易逝,转瞬即逝的感慨。同时,“又”字强调了中秋节的重复出现,但每一次的庆祝都似乎缺少了新意,凸显了诗人对生活常态的思考和对美好瞬间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时节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十月冻墙隈,英英见早梅。
应从九地底,先领一阳来。
紫膜纷纷脱,黄肤迤迤开。
得风浑自变,与雪欲成堆。
细晕轻檀口,浓妆腻粉腮。
月娥身解写,青女手能裁。
冷艳浮冰沼,清香落玉杯。
只忧融乳酪,不惜露琼瑰。
避妒情堪重,禁寒术可猜。
有谁怜寂寞,尽日独徘徊。
共语诚无计,将题耻不才。
东邻夜夜客,莫放笛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