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散作郁金云,檐际移床偃病身。
古井石崖新汲水,花洲苔砌荡晴尘。
风才小动即停吹,竹自不凉那及人。
独感今宵上弦月,桂梢分露滴纱巾。
火云散作郁金云,檐际移床偃病身。
古井石崖新汲水,花洲苔砌荡晴尘。
风才小动即停吹,竹自不凉那及人。
独感今宵上弦月,桂梢分露滴纱巾。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创作的,名为《七夕后一夜月中露坐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精炼,是对夜晚独坐赏月景象的一种描绘。
“火云散作郁金云”一句,通过火云散去,天际现出浓郁的金色云朵来形容夜空的奇丽。接着“檐际移床偃病身”则写出了诗人因身体不适,将卧榻移至屋檐下,以便观赏外面美景的情境。
第三句“古井石崖新汲水,花洲苔砌荡晴尘”,通过对古老井边石崖间汲取清新的水声,以及花洲上的苔藓覆盖与扫去尘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
“风才小动即停吹”一句,捕捉到了微风轻拂过来的瞬间,而后又停止了,显得格外温柔。紧接着,“竹自不凉那及人”则是说竹子本身就带着自然的清凉,不需他物来增加其清新。
最后两句“独感今宵上弦月,桂梢分露滴纱巾”,诗人独自感受这夜晚明亮的弯月,以及桂树枝头挂满了露珠,像是轻纱巾一般细腻。这里的“上弦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夜空中那轮弯弓的明月,而“分露滴纱巾”的比喻,则突出了桂树在月光下被滋润后的清新模样。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月色、自然声音和气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赏月时的心境与情感。
天狗蚀月岁靖康,血战于野龙玄黄。
神鳌夜泣九渊沸,翠华日薄寒无光。
主忧臣辱誓万死,直以只手支扶桑。
燕山六月雪花大,节旄零落肌肤伤。
关河萧条月色苦,扶风扬沙吹雁行。
子卿归来典属国,茂陵树老愁云荒。
至今勋业昭简册,大书特书遗典章。
承承堂前春昼永,牙笏金鱼堆满床。
芝兰玉树竞娟秀,陶令松菊凝秋芳。
盈缸酿酒介眉寿,槐阴覆阶萱草长。
忠宣盛泽实其美,宜尔子孙宜尔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