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正阳辰,四十六年衰病身。
天上风云同际会,水边鱼鸟自相亲。
啸歌独得酒朋喜,疏散屡遭官长嗔。
睡起竹林温雅颂,绿蒲青艾晚撩人。
五月五日正阳辰,四十六年衰病身。
天上风云同际会,水边鱼鸟自相亲。
啸歌独得酒朋喜,疏散屡遭官长嗔。
睡起竹林温雅颂,绿蒲青艾晚撩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端午节这一天的个人感受与周遭环境的和谐交融。首句“五月五日正阳辰”,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端午佳节,阳光正好,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基调。接着,“四十六年衰病身”一句,透露出诗人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从节日的氛围中找到一丝安慰与喜悦。
“天上风云同际会,水边鱼鸟自相亲”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天空与水面、风云与鱼鸟进行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向往。接下来,“啸歌独得酒朋喜,疏散屡遭官长嗔”则描绘了诗人在节日中的个人活动,通过饮酒、吟唱来寻求内心的愉悦,却因行为的放纵而受到官长的责备,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复杂性。
最后,“睡起竹林温雅颂,绿蒲青艾晚撩人”两句,以竹林、绿蒲、青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充满生机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露,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自我处境的反思,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鲁翁秀山归,虚翁钱塘留。
虚翁秀山来,鲁翁钱塘游。
中秋前三日,西东各登舟。
及至中秋夕,两翁空相求。
是夕亦无月,欲饮无朋俦。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
风雨更旬馀,掩关空室幽。
忽闻落叶响,野屦穿林陬。
惊视乃鲁翁,虚翁失百忧。
急呼一斗酒,果茹与儿谋。
俗态定难诘,时事勿浪筹。
默酌无一语,世人知此不。
天王理万国,势必委诸吏。
制字从一史,执法不可二。
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
两讼一求捷,两役一求避。
含糊卒未决,徐徐较馈遗。
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到官一物无,去官百需备。
此县与彼县,大率不相异。
独有楚县尹,不肯作此事。
无钱买归舟,仆马亦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