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出红尘外,方知万象虚。
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
灯续黄金像,香馀贝叶书。
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
稍出红尘外,方知万象虚。
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
灯续黄金像,香馀贝叶书。
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哲理与超脱之气。首句“稍出红尘外”,诗人仿佛从世俗的喧嚣中暂时抽离,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清静。接着,“方知万象虚”一句,表达了对世间万物无常、空幻的理解,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广阔世界,既有自然界的宁静之美,也有都市生活的繁忙景象,对比鲜明,引人深思。
“灯续黄金像,香馀贝叶书”描绘了寺庙中的庄严与神圣,金像与贝叶书代表了佛教文化的精髓,灯光与香气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处尘世,也能在心中建立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山居之地,远离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宗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丹山之山青崔嵬,隐居旧隐山之隈。
千年土鼎为谁出,深崖古像松声哀。
鸿飞天上爪在雪,过者莫睨君能来。
想当月斧乍挥霍,奔走属役皆仙才。
卷藏瀛海归一粟,顾盼瞬息生风雷。
森然幻有启神界,白日照耀金银台。
昔闻使者兹入海,楼船烟雾何时回。
君其置此勿复念,少须碧水扬黄埃。
九重蠖濩陛下圣,方士未易誇蓬莱。
琳宫贝阙长望幸,天高海阔心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