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一壑古遗民,十里清风不属人。
閒对青山挥白羽,世间何物是红尘。
一丘一壑古遗民,十里清风不属人。
閒对青山挥白羽,世间何物是红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超脱与宁静的意境。
首句“一丘一壑古遗民”,以“一丘一壑”象征隐居之地,用“古遗民”形容这位隐士,既暗示了其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也暗含了对古代高洁之士的敬仰。这句诗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隐士与世俗的隔绝,凸显出其独立于世的态度。
次句“十里清风不属人”,进一步描绘了隐士所处环境的清幽与纯净。十里清风,既指空间上的广阔,也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而“不属人”则强调了这种清风的纯粹与独立性,它不属于任何世俗的束缚,是自然赋予的纯粹之物,也是隐士心灵的寄托。
第三句“闲对青山挥白羽”,生动地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场景。他悠闲地面对着青山,手中挥动着白色的羽毛,可能是扇子或是某种象征性的道具。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隐士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平静。白羽在这里可能寓意着纯洁与超然,与青山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隐逸生活的高洁与超脱。
最后一句“世间何物是红尘”,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世俗世界的质疑与超越。红尘通常用来比喻纷扰的世俗生活,这里问世间何物是红尘,意味着隐士对世俗的繁华与喧嚣持有怀疑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洁人格的推崇。
达士无外累,隐几依南郭。
茅栋上江开,布帆当砌落。
支颐散华发,欹枕曝灵药。
入鸟不乱行,观鱼还自乐。
何时金马诏,早岁建安作。
往事尽筌蹄,虚怀寄杯杓。
邦君驻千骑,清论时间酌。
凭槛出烟埃,振衣向寥廓。
心源齐彼是,人境胜岩壑。
何必栖冥冥,然为避矰缴。
之官未入境,已有爱人心。
遣吏回中路,停舟对远林。
岛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
暇日公门掩,唯应伴客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