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0)
注释
腮肥:形容竹子饱满、圆润的样子。
节脑瘦:竹节处清瘦,指竹子坚韧有力度。
蕲水:地名,位于湖北省,以产竹著名。
洛阳袁氏坞:洛阳的一个姓袁的家族庄园。
窍星:竹节上的气孔,比喻星星。
江南梅:江南地区特有的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翻译
脸颊丰满而节骨清瘦,这是一根蕲水地区的优质笛子材料。
这株竹子原本来自洛阳袁家的庄园,他们曾把它移植过来。
它已经饱受冰雪的洗礼,竹节上的气孔像是星星般密布却未被开启。
我将和你一起,用它吹出龙吟般的乐曲,唤醒江南的梅花盛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根来自蕲水的竹子,它虽然节间肥大而脑部细瘦,但显然是一根优质的笛材。诗人提及这竹子曾被洛阳袁氏移植而来,显示出其历史和来历。

接着,诗人想象竹子在雪霰中饱受滋润,暗示了其坚韧的品质和丰富的生命力。他询问,这竹子的竹窍何时能被自然之力或人为之力打开,以便发出清脆的笛声。最后,诗人表达了期待,希望有人能用这根竹子制作出美妙的龙吟之音,唤醒江南冬日里的梅花,寓意着音乐的力量可以激发万物生机。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蕲竹的材质,还寓含了对艺术创作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闲居漫兴十首·其六

畎亩苍生念,闾阎白屋情。

览章时昃日,露祷必深更。

岁旱忧疑狱,天寒悯戍兵。

尚遗宽恤诏,朝野共吞声。

(0)

闲居漫兴五首·其三

此身闲外复何求,长日安居事事幽。

隔竹敲茶妨鹤梦,临池洗墨戏鱼浮。

风牵翠带翻阶草,雨湿红绡落海榴。

散尽飞虫生晚色,月明已上水东头。

(0)

同寅章德懋黄仲昭庄孔昜以言事去职为之太息书此自示不寄三人

悠悠往事不堪论,默默穷愁泪暗吞。

敢向明时伤远谪,独怜壮志付空言。

楚人但识湘闾去,汉室谁知汲黯存。

愧我同官未同事,端居真已负君恩。

(0)

秋怀·其二

惊飙撼庭树,秋气惨悲凉。

玄鸟已远逝,群鸿亦南翔。

幽人抱遐思,揽衣起彷徨。

念昔少壮日,志轻杜与房。

淹留竟何成,鬓发倏已苍。

平津为汉辅,汲生老淮阳。

感彼积薪叹,悽然令心伤。

(0)

次韵答马大理天禄

几经破虏战场中,回首微劳总是空。

乐水我常惭智者,移山谁不笑愚公。

闲来爱饮三杯酒,老去羞谈两石弓。

虚负圣恩无以报,葛衣何敢怨凄风。

(0)

鸲鹆育雏于贞节堂东壁壁高且危二雏堕地下乃就而哺之悲鸣徬徨如在无人之境予怜之取雏纳之巢纪以是作·其一

将雏无力上榱题,声断残阳翅忽低。

高栋托身君亦误,鹪鹩安稳只卑栖。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