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雪登清风亭》
《大雪登清风亭》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竹屋风乱鸣,青灯黯无色。

城头鼓忽沈,户外雪盈尺。

曳革来幽亭,亭空浩虚白。

了了见千峰,森森动孤魄。

林辉辨枝条,竹重失萧摵。

自来顿袖吟,谁寻独行迹。

何处无雪看,清境此难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雪覆盖下的冬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自登临清风亭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

首句“竹屋风乱鸣”,以竹屋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开篇,营造出一种寒风凛冽的氛围。接着,“青灯黯无色”一句,通过昏暗的灯光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与寒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城头鼓忽沈”和“户外雪盈尺”两句话,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了大雪覆盖城市的景象,城头的鼓声消失,雪深一尺,展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曳革来幽亭”一句,诗人踏着雪地,来到清风亭,这里的“曳革”形象地描绘了行走于雪地的声响。接下来,“亭空浩虚白”写出了亭子在雪中的空旷与洁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了了见千峰,森森动孤魄”两句,诗人站在亭上,远眺千山,山峰在雪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触动了心中的孤寂之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独。

“林辉辨枝条,竹重失萧摵”描绘了雪后林间的景象,虽然光线微弱但仍能辨认出树枝,而竹林因积雪厚重,失去了往日的萧瑟之声,增添了静谧之美。

“自来顿袖吟,谁寻独行迹”表现了诗人独自吟诵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何处无雪看,清境此难觅”则表达了对清静美好环境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其二

平生望断云层层,紫府杳是他人登。

却应归访溪边寺,说向当时同社僧。

(0)

福先寺寻湛然寺主不见

寂然空伫立,往往报疏钟。

高馆谁留客,东南二室峰。

川原通霁色,田野变春容。

惆怅层城暮,犹言归路逢。

(0)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

底事洪泽壁,空留黄绢词。

年年淮水上,行客不胜悲。

(0)

哭李群玉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摧。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0)

冲夜行

夜行无月时,古路多荒榛。

山鬼摇把火,自照不照人。

(0)

金吾词

行拥朱轮锦幨儿,望仙门外叱金羁。

染须偷嫩无人觉,唯有平康小妇知。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