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杳。火树满街开早。年少沈郎风度好。
踏歌声更巧。袅袅馀音未了。一似游丝萦绕。
漏尽月斜天忽晓。彩云犹缥缈。
春夜杳。火树满街开早。年少沈郎风度好。
踏歌声更巧。袅袅馀音未了。一似游丝萦绕。
漏尽月斜天忽晓。彩云犹缥缈。
这首《谒金门·赠歌者》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一幅春夜赏歌的美丽画卷。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歌者的风采与音乐的魅力。
“春夜杳”开篇点题,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深邃的春夜景象,为整首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静谧的氛围。“火树满街开早”,则以“火树”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街道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场景,仿佛整个夜晚都被点亮,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年少沈郎风度好”一句,赞美了歌者的年轻英俊与优雅气质,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踏歌声更巧”进一步强调了歌者的演唱技巧高超,不仅歌声美妙,而且在踏歌时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袅袅馀音未了,一似游丝萦绕”描绘了歌者演唱结束后,余音缭绕,如同轻柔的游丝在空中飘荡,久久不散,充分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深远影响。“漏尽月斜天忽晓,彩云犹缥缈”则以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景象的变化,烘托出夜晚逐渐逝去,但歌者的表演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却依然如初,如同天边的彩云般缥缈而持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歌者的才华与魅力,也表达了对美好艺术的深深赞叹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日边传诏天街暮,草草西城车马聚。
官曹一见故情亲,宴语识君心志古。
成安长孺澶渊守,昔君羁游所为主。
我穷亦号成安客,文采初无君一缕。
胸中万顷复谁同,正有君家贤叔度。
官事留人何鞅掌,广文杨柳花飞户。
好书老未置铅椠,学经晚始羞章句。
乘槎况自风格有,病颦那可形容慕。
成诗莫惮继日传,青骢御史呼归去。
大江何时来,齧我千步堤。
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鸡栖。
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
青青五亩蔬,素沙黄卷泥。
一朝失此利,岂饱盐与荠。
纷然向我言,有叟其齿齯。
使君幸静听,众论信可稽。
去城今几许,坐视埤堄低。
愿移象鼻东,复泻蟆颐西。
汇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
焉敢费使君,畚插各自携。
兹事盖体大,更当访扶犁。
晨兴聊出郊,浮云渰凄凄。
徐行见开塞,指点了不迷。
得使负郭民,朝涉无过脐。
肯辞他日劳,远汲江玻瓈。
岷江惟清流,泾水惟浊泥。
泥浊禾黍茂,流清粳稻宜。
旧传江发源,瀵涌出沈黎。
老农望其来,未至龙尾西。
今晨南山云,蓊然忽朝隮。
滂沱三尺雨,泛溢千步堤。
积潦始北汇,馀波各东酾。
茫茫黑壤润,戢戢翠剡齐。
亦复到邑里,沟浍争交驰。
往看芙蓉湖,微风绿生漪。
似欲娱使君,岂减习家池。
老农喜相语,岁晚可无饥。
再拜勾龙社,配我灵星祠。
更烦请天公,膏泽常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