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箭山》
《游箭山》全文
金 / 赵秉文   形式: 古风

天风吹雪下平田,纷纷逐马银杯翻。

马亦喜风摇玉环,兴来不觉过青山。

青山可望不可攀,长河镜里开烟鬟。

浮云不见山顶相,想是落日孤云间。

箭山峰头望碣石,东南海水不可极。

六龙宾日半海红,长鲸驾浪掀天白。

万峰回合处,九折十三盘。

一溪初入山百转,万壑度尽松声寒。

老苔万古带石色,枯松倒植苍苔裂。

石门划断一峰开,犹向云端眺青壁。

不见长安许道宁。披麻谁绘倚天青。

又无天上谪仙金銮客,削瓜咏此晴峦碧。

眼前安得此突兀,想像造化初开辟。

诗人以来几人到,只说终南与嵩少。

他年骑鹤归蓬莱,仰天却笑箭山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箭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游历时的感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箭山的自然之美。

首句“天风吹雪下平田”,以天风为引子,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纷纷逐马银杯翻”一句,将雪花比作银杯中的酒液,形象地表现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动态美。

“马亦喜风摇玉环”一句,通过马儿的反应,进一步渲染了风雪中的欢乐气氛。“兴来不觉过青山”则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不拘泥于路径的心情。

“青山可望不可攀”一句,既赞美了青山的高峻,也暗示了攀登的不易。接下来的“长河镜里开烟鬟”一句,将长河比作镜子,映照出烟雾缭绕的山峦,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美。

“浮云不见山顶相,想是落日孤云间”两句,通过浮云遮挡山顶的景象,巧妙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箭山峰头望碣石,东南海水不可极”一句,将目光投向远方,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接下来的“六龙宾日半海红,长鲸驾浪掀天白”两句,运用神话元素,描绘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和大海的波澜壮阔。

“万峰回合处,九折十三盘”一句,描绘了山路的曲折蜿蜒,体现了登山的艰难。接下来的“一溪初入山百转,万壑度尽松声寒”两句,通过溪流和山谷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和寒冷。

“老苔万古带石色,枯松倒植苍苔裂”一句,通过对古老苔藓和倒挂松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沧桑变化。接下来的“石门划断一峰开,犹向云端眺青壁”两句,描绘了山峰被切割后的奇特景观,以及诗人对高远之美的向往。

最后,“不见长安许道宁。披麻谁绘倚天青。又无天上谪仙金銮客,削瓜咏此晴峦碧”几句,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接下来的“眼前安得此突兀,想像造化初开辟”一句,表达了对自然创造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人以来几人到,只说终南与嵩少。他年骑鹤归蓬莱,仰天却笑箭山小”几句,以历史和未来的视角,表达了对箭山美景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箭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赵秉文

赵秉文
朝代:金   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生辰:1159~1232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次韵朱塘三首·其二

游子从来悲故乡,归来襟袖芷兰芳。

梦魂飞去云涛远,杖策闲行秋水光。

可是梦中曾到此,安知身后却馀香。

紫阳弟子有贤子,卜筑新亭真肯堂。

(0)

挽师叔理·其三

四海东坡老,平生秦太虚。

神游已冥漠,坐念更欷歔。

手墨看犹湿,心期炯未疏。

堪怜畴昔语,腹痛勿驱车。

(0)

挽孙太监

埋玉愁闻薤露歌,向来耆艾日消磨。

平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

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

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

(0)

白贲

致饰虽云贲则亨,含章内照乃为真。

离明外附天光发,艮止中存道体纯。

玉质未雕虹贯日,素功后绘物生春。

也应笑我元犹白,不比羔羊正直人。

(0)

南岳魏监庙曩自请奉祠恬于声利十馀年来益闭户读易人罕识之余托姻且契比来吴惠教五绝笃叙故旧情谊蔼然用韵复寄不足酬盛意·其三

全真闭户魏不琢,二纪怡然外世荣。

留得诗名皮陆集,到君句法有馀清。

(0)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

千颗丰融怕日侵,楮生调护贵于金。

直须待折囊封了,方见冰霜一片心。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