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朱塘三首·其二》
《次韵朱塘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许月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子从来悲故乡,归来襟袖芷兰芳。

梦魂飞去云涛远,杖策闲行秋水光。

可是梦中曾到此,安知身后却馀香。

紫阳弟子有贤子,卜筑新亭真肯堂。

(0)
翻译
游子长久以来都悲伤着故乡,归来时衣襟上还留有芷兰的芬芳。
梦境中的灵魂飞向远方的云涛,手杖轻点漫步在秋天的水面光芒中。
难道在梦中我曾来到这里,谁知道死后还能留下香气。
紫阳门下的弟子中有位贤良之子,他真的愿意在新建的亭子里居住,视为家堂。
注释
游子:离家远行的人。
悲:感到悲伤。
故乡:家乡。
归来:返回家乡。
襟袖:衣襟袖口。
芷兰:一种香草。
梦魂:梦境中的心灵。
云涛:翻滚的云海。
杖策:手杖。
身后:死后。
馀香:遗留的香气。
紫阳弟子:指代某位尊师或门徒。
贤子:品德高尚的儿子。
卜筑:选择并建造。
新亭:新建的亭子。
肯堂:愿意作为家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许月卿的《次韵朱塘三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游子从来悲故乡,归来襟袖芷兰芳。" 这两句描写游子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归来时衣袖间还带着故乡花草的清香,这里表达了对家乡深厚的情感。

"梦魂飞去云涛远,杖策闲行秋水光。" 这两句则描绘诗人在梦中飘泊于遥远的地方,醒来后手持拐杖,在秋天的河流边悠然自得地漫步,这些景象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处和对自然美好的感受。

"可是梦中曾到此,安知身后却馀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即便是梦中的经历,也能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紫阳弟子有贤子,卜筑新亭真肯堂。" 最后两句提到紫阳弟子中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并且提到了建造新亭和真肯堂,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事件或地点,表达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怀念、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点。

作者介绍

许月卿
朝代:宋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猜你喜欢

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詶谢

杖擿春烟暖向阳,烦君为我致盈筐。

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

紫甲采从泉脉畔,翠牙搜自石根傍。

彫胡饭熟?糊软,不是高人不合尝。

(0)

又寄次前韵

病根冬养得,春到一时生。

眼暗怜晨惨,心寒怯夜清。

妻仍嫌酒癖,医只禁诗情。

应被高人笑,忧身不似名。

(0)

小台晚坐忆梦得

汲泉洒小台,台上无纤埃。

解带面西坐,轻襟随风开。

晚凉闲兴动,忆同倾一杯。

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0)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其二

匼匝巅山万仞馀,人家应似甑中居。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0)

自喜

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

布被辰时起,柴门午后开。

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

自喜谁能会,无才胜有才。

(0)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其一

穷冬月末两三日,半百年过六七时。

龙尾趁朝无气力,牛头参道有心期。

荣华外物终须悟,老病傍人岂得知。

犹被妻儿教渐退,莫求致仕且分司。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