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舆度兰衢,骀荡多春意。
土膏既脉起,兴锄举农事。
叱牛偶耕人,胼胝特勤勚。
夫岂有督课,所以谋终岁。
允惟土物爱,心臧毋巧伪。
端可验民风,不教驱卫骑。
劳力尔不辞,治人我常愧。
葆舆度兰衢,骀荡多春意。
土膏既脉起,兴锄举农事。
叱牛偶耕人,胼胝特勤勚。
夫岂有督课,所以谋终岁。
允惟土物爱,心臧毋巧伪。
端可验民风,不教驱卫骑。
劳力尔不辞,治人我常愧。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农民耕作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葆舆度兰衢,骀荡多春意”,以轻快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仿佛一辆载满希望与生机的车舆,穿越在花香四溢的小径上,空气中弥漫着盎然的春意。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预示着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的美好前景。
接着,“土膏既脉起,兴锄举农事”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土地在春雨滋润下变得肥沃,农人们纷纷拿起锄头,开始忙碌的春耕。这里不仅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也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叱牛偶耕人,胼胝特勤勚”则通过牛耕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他们虽然没有官府的督课,却为了终年的生活,不辞辛苦,亲自耕作。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让人感佩。
“夫岂有督课,所以谋终岁”强调了农民们并非因为外在的压力而耕作,而是出于对家庭生活的责任和对未来一年的规划,主动投入劳动。这种内在的动力,是真正的动力源泉。
“允惟土物爱,心臧毋巧伪”表达了对农民们淳朴善良品质的赞美。他们热爱土地,行事真诚,不搞欺诈,这样的品德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最后,“端可验民风,不教驱卫骑。劳力尔不辞,治人我常愧”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高尚品德,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民风淳朴,治理者应当从中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官僚行为,更加体恤民情。这不仅是对农民的颂扬,也是对统治者的警醒,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农民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圣门际天而不可径兮,子聚粮以疾趋。
古文熄而哇郑兮,子独追而雅诸。
众皆赏其襮而遗其里兮,知全者不在予。
仕者谓赣民之嚚兮,不啻沬邦之夫。
何子之仁以莅兮,若膝下之乳雏。
予惟子之观兮,则未知封屋之迂。
沐猴豸而罔腼兮,子发上而衡盱。
舍己躁进而谓子躁进兮,宜不曰沽名之非愚。
世切齿于彼之晚霣兮,流涕于子之不晚殂。
庸知天之不子祉兮,不厚彼之辜。
惟师友之恩纪兮,一饭而九其吁。
天不予棐而夺予朋兮,半其济而亡舻。
决汝汉而东之兮,曾足为予泪之馀。
若子之死而不死兮,不亦名星日而骨幽墟。
饮水虹明,蒸山霞烂,乱帆争渡津门。
离人向夕,无绪对芳樽。
几上层楼极目,疏林外、落照缤纷。
空凝望,天边白苧,烟雨锁空村。羁魂。
飞欲去,清江千里,南北中分。
怅瑶琴徒在,锦瑟空存。
肠断萧娘一纸,罗巾剩、万点檀痕。
凭传语,玉儿憔悴,终不负东昏。
翠幕香寒,推枕起、昼栏重凭。
镇一片花昏柳暗,夜深人静。
几阵凉风吹过雨,黑云捧出黄金饼。
笑从前、长道此身孤,俄添影。何处笛,声悲横。
乌鹊噪,明河净。见双鬟低说,今宵差冷。
玉貌云衣都化土,非心所爱无心应。
便杯儿、斟满不沾唇,常推病。
心事从何说。算平生、等閒销尽,酒浆裘葛。
回首麻衣十年恨,泪尽陇山冰雪。
暗循遍、丝丝华发。
何物向禽儿女累,负归云、梦渺泷冈月。
听夜雨,共萧瑟。暂时携手还轻别。
望江湖、风尘澒洞,星萍离合。
一度相逢一回老,冷语凄然砭骨。
且莫对、寒檠愁绝。
四海子由真健者,惯商歌、斫地铮如铁。
霜竹冷,为君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