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痕凝水春溶溶,暖香流出铜沟宫。
月明曾照美人浴,影与荷花相向红。
玉肌羞露谁能见,只有鸳鸯窥半面。
绛绡围掩怯新凉,归卧芙蓉池上殿。
空洗铅妆不洗妖,坐倾人国几良宵。
骊山更有汤泉在,千古愁魂一种销。
粉痕凝水春溶溶,暖香流出铜沟宫。
月明曾照美人浴,影与荷花相向红。
玉肌羞露谁能见,只有鸳鸯窥半面。
绛绡围掩怯新凉,归卧芙蓉池上殿。
空洗铅妆不洗妖,坐倾人国几良宵。
骊山更有汤泉在,千古愁魂一种销。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香水溪》描绘了一幅精致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粉痕凝水春溶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水溪水面如春水般温润,仿佛还残留着女子的脂粉痕迹,透出淡淡的春意。接下来的“暖香流出铜沟宫”进一步渲染了香气四溢的氛围,暗示着这溪水来自宫廷深处,流露出华贵的气息。
“月明曾照美人浴,影与荷花相向红”通过月光下的美景,想象一位美人在此沐浴,其倩影与盛开的荷花相互映衬,色彩鲜艳动人。诗人巧妙地将人物与自然景色融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玉肌羞露谁能见,只有鸳鸯窥半面”运用拟人手法,写玉肌如花的女子害羞得不愿让人直视,只有鸳鸯得以偷窥她的半面容颜,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绛绡围掩怯新凉,归卧芙蓉池上殿”描述女子沐浴后,用绛红色的轻纱遮掩,对新来的凉意有些畏怯,她回到芙蓉池边的宫殿,显得娇媚而慵懒。
最后两句“空洗铅妆不洗妖,坐倾人国几良宵”则转向对女子美貌的赞美,暗示她的美丽足以倾国倾城,即使洗净铅华,也无法掩盖她的天生丽质。而“骊山更有汤泉在,千古愁魂一种销”则借骊山温泉的历史传说,表达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香水溪的美和女子的魅力都能消解千古愁肠。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香水溪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女子的娇媚与神秘,以及其带来的无尽遐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