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半红山雨来,不辞沾湿看花开。
主人莫扫花前径,恐破青阴与绿苔。
葵花半红山雨来,不辞沾湿看花开。
主人莫扫花前径,恐破青阴与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观赏葵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首句“葵花半红山雨来”,以“半红”形容葵花初绽的娇艳,与“山雨来”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面对风雨时的坚韧与乐观。次句“不辞沾湿看花开”,表达了诗人不顾雨水侵袭,执意要欣赏花朵盛开的执着与热情,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后两句“主人莫扫花前径,恐破青阴与绿苔”,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希望主人不要清扫花前的小径,以免破坏了雨后花丛旁青苔覆盖的湿润与生机,以及花影投射在地面上形成的美丽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境的佳作。
古寺跨山椒,虚明瞰泬寥。
路危难进马,林密不容樵。
飞瀑连云湿,凝岚带雨饶。
崖穷徒一望,归步默无聊。
余兄天圣中,尚抑齐安守。
余遭所生忧,得归侍左右。
孤茕获苟存,朝夕赖诲诱。
兄材无不宜,吏治孰可偶。
公庭常寂然,所乐在文酒。
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
山光拂轩槛,波影撼窗牖。
原鸰款集间,万景皆吾有。
兄诗豪且奇,气燄摩星斗。
优游预赓和,惟自愧荒丑。
于今四十年,日月甚奔走。
当时相聚者,十已丧八九。
尝为春亭记,乌敢示不朽。
孙君里中来,云亭废已久。
徒有旧文在,况足失其手。
兄后见曾孙,弟老成衰叟。
一身虽宠荣,百虑锁纷纠。
何如昔日欢,抆泣念爱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