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足奇士,贵人多俗人。
俗人尚自可,盗贼乘风尘。
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
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
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
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
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
我每读其诗,吞泪声酸辛。
寒士足奇士,贵人多俗人。
俗人尚自可,盗贼乘风尘。
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
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
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
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
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
我每读其诗,吞泪声酸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的社会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事的深刻感慨和不满。诗中通过对比“寒士”与“贵人”、“俗人”与“盗贼”的写法,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其中“贵人多俗人”表达了一种对权贵浅薄品行的批评,而“盗贼乘风尘”则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罪恶横行的情状。
诗人的情感在“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一句中达到高潮,这里“子美”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同情者的代称,“客长安”表明其身处异乡,“悲歌惊鬼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切哀伤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随后的“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一句,可能是在质疑统治者的能力或正义性,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愤懑。而“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则指向了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暗示着时弊和政治斗争。
最后,“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几句,以一种沉痛的笔触描写了战争或动乱中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士兵的凄惨遭遇。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同情心,也体现了对战争和社会混乱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感受和观察,展现了一幅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历史画卷。每当读到这类诗句,不禁令人产生深沉的感慨和对过去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