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山》
《洞山》全文
明 / 朱用纯   形式: 古风

传闻林屋中,其事多不经。

古今足迹到,玉柱与金庭。

我亦无所取,披云上翠屏。

不知自何代,忽然来六丁。

顽顽矿乱斧,片片堆空青。

舞伏非一势,龙象各殊形。

玲珑复突兀,巧匠袖手停。

或言怀襄时,漱击成晶荧。

或言女娲遗,奇质故亭亭。

二者皆荒诞,天风忽寥冷。

山本号龙洞,龙去已沉冥。

直疑鳞甲蜕,错落几千龄。

至今满苔绿,风雨闻龙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山的神秘与壮丽,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洞山的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诗的开头“传闻林屋中,其事多不经”,点出洞山的神秘与不凡,引人入胜。接着“古今足迹到,玉柱与金庭”描绘了洞山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庄严与神圣。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亦无所取,披云上翠屏”,展现出对洞山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不知自何代,忽然来六丁。顽顽矿乱斧,片片堆空青”,通过描述洞山石壁的奇特形状,以及它们仿佛在时间长河中静静堆积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如龙如象,有的玲珑剔透,仿佛是巧匠之手无法复制的艺术品。

“或言怀襄时,漱击成晶荧。或言女娲遗,奇质故亭亭”,这两句通过民间传说,增添了洞山的传奇色彩,让人联想到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诗人最后感慨“二者皆荒诞,天风忽寥冷”,表达了对这些传说的怀疑,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伟大与不可捉摸。

“山本号龙洞,龙去已沉冥。直疑鳞甲蜕,错落几千龄”,诗人将洞山与龙的传说联系起来,想象着龙的离去与山洞的形成,赋予了洞山更多的生命与故事。最后“至今满苔绿,风雨闻龙腥”,以绿苔与风雨中的气息,再次强调了洞山的生机与神秘,仿佛龙的气息仍然在山间回荡。

整首诗通过对洞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作者介绍

朱用纯
朝代:明   字:致一   号:柏庐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昆山   生辰:1627—1698

(1627—1698)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致一,号柏庐。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治学确守程朱理学,所著《治家格言》,流传颇广。康熙间坚辞博学鸿儒之荐。另有《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猜你喜欢

人日兼立春小园宴

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

白日最灵朝,登攀尽原隰。

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

烟霭长薄含,临流小溪涩。

宾朋莫我弃,词赋当春立。

更与韶物期,不孤东园集。

(0)

咏萤

的的黄金色,□□白玉辉。

既能明自照,何用暗中飞。

(0)

送邹尊师归洞庭

众岛在波心,曾居旧隐林。

近闻飞檄急,转忆卧云深。

卖药唯供酒,归舟只载琴。

遥知明月夜,坐石自开襟。

(0)

和赵光远题壁

长者车尘每到门,长卿非慕卓王孙。

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

娇别翠钿黏去袂,醉歌金雀碎残尊。

多情多病年应促,早办名香为返魂。

(0)

题清凉寺

凭槛霏微松树烟,陶潜曾用道林钱。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0)

湘中秋日呈所知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

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

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

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