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难防盗,为民夜夜辛。
轮当击柝子,来唤读书人。
磁枕前年梦,桃花何处春。
莫多閒作赋,随队五更频。
兵马难防盗,为民夜夜辛。
轮当击柝子,来唤读书人。
磁枕前年梦,桃花何处春。
莫多閒作赋,随队五更频。
这首诗名为《击柝》,是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士兵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知识传播的渴望。
首句“兵马难防盗,为民夜夜辛”描绘了战争年代,即使军队严密防范,盗贼依然难以捉摸,百姓生活艰辛,夜夜不得安宁。这里不仅反映了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接着,“轮当击柝子,来唤读书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士兵在夜晚敲击梆子(古代用于报时和警戒的工具)的情景,同时呼唤着那些读书人,寓意着在战乱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仍然被寄予厚望。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力量的坚信,即使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也不忘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磁枕前年梦,桃花何处春”两句,运用了梦境和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磁枕可能象征着一种宁静或梦想中的状态,而桃花盛开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愿景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最后,“莫多闲作赋,随队五更频”提醒人们不要过多地沉溺于个人的创作,而应关注现实,尤其是士兵们的艰苦生活。这里的“作赋”可以理解为写作或创作,强调了在动荡时期,关注实际问题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击柝》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知识传播的渴望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期待,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增江有怪石,形容类虎丘。
亦可坐千人,而多岩厓幽。
曲涧自天成,或云鬼斧修。
仰承千丈泉,惊湍变安流。
土人不好事,经年罕来游。
我行及暮春,风日妍且柔。
结伴得数子,大半高阳俦。
脱舄坐曲涧,杯盂任所投。
欲去忽复往,将沈还能浮。
徘徊若就人,想为知己留。
观者尽拍手,我意徒夷犹。
叹息下山去,空坡驱羊牛。
鼓鼕鼕,夜何其,月明露白风凄凄。
阑干北斗映南箕,莎鸡入户流萤飞。
鸣玉佩,步瑶墀,揎皓腕,出凤帏。
念君不归捣君衣,心烦力疾双杵挥,寒影散乱声参差。
轻绡举,绣带垂,调玉节,泪交颐。
庭柯叶落乌夜啼,流音回转听者悲。
熠熠鱼舒锦,出自流黄机。
裁为合欢被,夜夜待君归。
君今未解黄龙戍,贱妾年年空捣衣。
金鸡堡峻压崇墉,襟带关山几万重。
芮伯故城连境内,羌戎旧邑入疆封。
山头百折颠軨坂,水面三门砥柱峰。
骥负盐车逢伯乐,贤佣版筑遇殷宗。
但闻虞虢亡唇事,不见巢由洗耳踪。
柱鼓石尖寒日淡,炼丹炉口晚烟浓。
年华苒苒如飞去,人世悠悠似转蓬。
天地无穷生物意,山川不改旧时容。
清沿涧谷涓涓溜,翠拂祠堂郁郁松。
且喜巡行公务简,赋诗聊复慰疏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