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卷无心太古时,悠然深处独栖迟。
每依凉影休双翮,自敛神功寄一枝。
气出山川缠牖户,状如车盖覆茅茨。
相看怡悦安居甚,风雨飘摇势不危。
舒卷无心太古时,悠然深处独栖迟。
每依凉影休双翮,自敛神功寄一枝。
气出山川缠牖户,状如车盖覆茅茨。
相看怡悦安居甚,风雨飘摇势不危。
这首诗名为《云巢》,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以云朵为巢穴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悠然自得心境的追求。首句“舒卷无心太古时”表达了云朵自在舒展的状态,仿佛不受时间束缚,回归到远古的宁静。接着,“悠然深处独栖迟”写云在高远之处悠然停留,享受孤独的静谧。
“每依凉影休双翮”描绘云朵随风而动,每当遇到清凉的光影便停歇,如同鸟儿收起翅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接下来的“自敛神功寄一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收敛与专注,将精神力量凝聚在一处,寓言了诗人内心的修养和寄托。
“气出山川缠牖户,状如车盖覆茅茨”运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云朵缭绕山川,如同车盖般覆盖简陋的茅屋,展现出云的宏伟与庇护之态,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相看怡悦安居甚,风雨飘摇势不危”,诗人以云自比,即使面对风雨飘摇的外界环境,也能安然自若,因为内心安定,不觉形势危殆。整首诗通过云的形象,传达出诗人超脱世俗、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