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倒挂架,泼落食与水。
瓦雀鹐食之,嗔怒鸣不止。
利既不属已,惠何妨逮彼。
因贪入异类,而仍贪未已。
出纳吝有司,得毋似乎此。
鹦鹉倒挂架,泼落食与水。
瓦雀鹐食之,嗔怒鸣不止。
利既不属已,惠何妨逮彼。
因贪入异类,而仍贪未已。
出纳吝有司,得毋似乎此。
这首诗以鹦鹉为引子,探讨了贪婪的主题。鹦鹉倒挂在架子上,主人给它食物和水,但瓦雀却来抢食,鹦鹉因此愤怒不已。诗人通过鹦鹉的遭遇,揭示了贪婪的本质——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利益,都想要占有。鹦鹉虽身处异类,但其贪婪之心并未停止。这与人间某些官吏对待公共资源的态度相似,过分吝啬或贪污,实则与鹦鹉的行为并无二致。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鹦鹉与瓦雀的互动形象地展现了贪婪的两面性:一方面,鹦鹉对食物的渴望和占有欲;另一方面,瓦雀的趁机掠夺和鹦鹉的愤怒反应。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深化了主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物喻人,寓言意味浓厚,通过对鹦鹉行为的描绘,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贪婪现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