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散江犹暝,轻舟过乱石。
水石若相争,滩头声湱湱。
石齿列虎牙,水花散琼液。
飞瀑照夜光,不辨江中夕。
帆影随波回,去石不盈尺。
几入阳侯宫,过此寻岸泊。
水际映沙明,一望连天碧。
星散江犹暝,轻舟过乱石。
水石若相争,滩头声湱湱。
石齿列虎牙,水花散琼液。
飞瀑照夜光,不辨江中夕。
帆影随波回,去石不盈尺。
几入阳侯宫,过此寻岸泊。
水际映沙明,一望连天碧。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经过乱石滩的景象,充满了动态与静谧的对比,以及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星散江犹暝”,描绘了夜晚星空稀疏,江面依然笼罩在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轻舟过乱石”一句,点明了行船的动态,与前文的静态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水石若相争,滩头声湱湱”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与石的碰撞描绘得生动形象,声音的描述更是增添了紧张与力量感,仿佛能听到石头与水的激烈交锋。
“石齿列虎牙,水花散琼液”进一步描绘了乱石滩的景象,石头排列如虎牙,水花四溅如同琼浆,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粗犷之美,又不失其细腻与华美。
“飞瀑照夜光,不辨江中夕”则将视线转向瀑布,即使是在夜晚,瀑布的光芒依旧照亮了整个夜空,让人难以分辨江中的黄昏与黑夜,体现了自然景观的震撼力。
“帆影随波回,去石不盈尺”描绘了行船在波浪中穿梭,与乱石擦肩而过的场景,展现了航行的艰难与勇敢。
“几入阳侯宫,过此寻岸泊”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冒险或挑战,最终找到了停泊之地,表达了对未知探索的勇气和对安全归宿的渴望。
最后,“水际映沙明,一望连天碧”以明亮的水面和广阔的天空结束,给人以开阔与希望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描绘了夜晚乱石滩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以及人在其中的渺小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