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这首《秋夕》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首句“桂堂寂寂漏声迟”,以“桂堂”点明地点,暗示着一个充满香气的庭院,而“寂寂”二字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漏声迟”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夜晚的寂静中,只有滴答的漏声作为唯一的声响,增添了夜的深沉感。
接着,“一种秋怀两地知”,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他人相比较,表达了对情感共鸣的渴望。在这样一个秋夜,诗人似乎找到了与自己情感相通的人,但这种理解是双向的,即诗人不仅感受到了他人的秋日情怀,也期待着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境。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这里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长久分离的遗憾和对团聚的向往。诗人羡慕牛郎织女一年仅有一次的相聚机会,同时也反思自己是否也在为某个人或某种情感,在这秋夜的风露中默默等待,长时间地站立。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内心的痛苦比作莲子中的苦涩,将愁绪比作未断的春蚕丝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莲子的苦涩象征着难以言说的痛苦,而未断的春蚕丝线则寓意着愁绪的绵延不绝。
最后,“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诗人决定与幽兰一同凋零,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相思之情的无奈与决绝。幽兰在这里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与之共颓化,意味着诗人愿意与美好的事物一同消逝,以此来寄托对无法实现的爱情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愁绪时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挣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黄景仁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有鸟有鸟,长颈长脚。缟衣玄裳,自鸣曰鹤。
朝飧彩霞,夕宿溟漠。振翮天衢,逍遥云壑。
一雏渐鸿,再雏丹鸑。五色文章,羽仪麟阁。
猗彼灵脩,神守寥廓。服气长生,天机橐钥。
噫,其青田之冥举兮,赤壁之夜掠兮。
将华表之三千年兮,御元气以遨游,吾不知其所磅礴也。
有鸟有鸟刺天飞,凌风何处借高栖。
朝游碧落暮四海,谁道汤网横天施。
雪深边塞五更时,洞庭云暗雨如丝。
河汉一声天地晓,耻随越鸟巢南枝。
沙头明月秋偏好,芦洲曲水环蓬岛。
群居不为稻粱谋,回翔肯落虞人手。
问尔常从海上来,钓徒几见鹰扬老。
掉臂尘寰外,閒居意悠然。
林池足幽赏,何曾羡辋川。
风流跨绝代,何必绘凌烟。
笔扫千军勇,胸罗万象全。
谈玄称独悟,蹈义欲相先。
江楼常问月,海屋不知年。
餐霞迎晓日,戏彩舞琼筵。
菊径黄花晚,槐堂玉树妍。
蓬瀛天上路,彭泽酒中仙。
痛饮为君寿,真诠岂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