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岑参以其雄浑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在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哀思。
首句“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疆土的关怀。轮台,位于今天的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这里被提及,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标志,也象征着汉族文化的辐射。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中,“古塞”指的是历史上边防要塞,而“千年空”则透露出一股沧桑巨变、人事皆非之感。接着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阴山独崔嵬”,阴山,横亘在北国,如同长城一般,是中国古代边防的象征,它的孤独与巍峨,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立无援。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中,“二庭”可能指的是边塞上的两处要塞,而“六月秋风来”,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描写,通过秋风的萧瑟,增添了一种凉意和悲凉。
接下来的“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表达了诗人登楼所见,夕阳西下的景象,以及心中的沉重与忧虑。北楼,是边塞上的瞭望之地,而“杀气凝不开”,则是对战争氛围的感受,透露出边疆战事的紧张。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中,“大荒”形容广袤无垠的荒野,而“无鸟飞”,则是对这片荒芜之地生灵稀少的描绘。接着的是“但见白龙堆”,可能指的是沙丘或积雪,白龙在这里成为了荒凉景象的一部分。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旧国”暗示着历史的久远,而“眇天末”,则是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之感。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边的遥远。
最后,“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几句,则是对战争胜利后的情景描写,以及诗人个人命运与历史使命之间的纠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感。岑参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更是将个人情怀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篇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边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