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寻城下事方危,尚尔衰民益虏资。
绐楚时曾无纪信,交秦计卒堕张仪。
抗言玉铉吁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尔衰民益虏资。
绐楚时曾无纪信,交秦计卒堕张仪。
抗言玉铉吁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此诗描绘了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经历的抒发,表达了深切的忧患意识。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尔衰民益虏资。" 这两句描写的是宋军在靖康之战中节节败退,国事危急,百姓遭受战乱之苦,财富被掠夺一空的情景。
"绐楚时曾无纪信,交秦计卒堕张仪。" 这两句通过历史的比喻,表达了对朝廷失策和奸臣当道的批评,"绐楚"指的是古代楚国不守信用的情况,而"交秦计"则是指历史上秦国与其他国家结盟而最终被出卖的情况,"堕张仪"则是直接点名战国时期的奸臣张仪。
"抗言玉铉吁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朝政失误和个人无力回天之感,"抗言"表达了想要直言时事的愿望,而"玉铉"则是象征着清廉不受污染的品格;"捐积琼林"则是用珍贵的琼林来比喻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惜已迟"表达了诗人的自责与无奈。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这两句则是直接抒发了靖康之变后个人经历的哀痛和悲伤,"劫火既灰"指的是战乱之后的残破景象,而"遗墨在"则象征着历史留下的记录;"小臣唯有泪沾颐"则是诗人以小官自居,对于国家的不幸和个人的无力,只能用眼泪来表达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反思,也是个人情感的强烈抒发。它通过对过往战乱与国变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的无力感和悲痛之情。
前期戒宾从,再候苏长公。
晨炊马亦秣,宿载车既董。
飞廉何方来,横出云半空。
便将龙井泉,换却西湖风。
公非閟清境,乃似开其逢。
烟柳夹大堤,拳荷点清穹。
水涵乱云白,露湿残照红。
不是我辈人,此味谁与同。
神閒等喧寂,意适无西东。
观鱼滋有发,归骑春风中。
晨策随乌瞰屋山,面前咫尺隔同年。
邛人自爱橘中乐,晋客惊逢洞里天。
行傍輶轩心半醉,坐看戟卫眼双穿。
西风一夕惊龙睡,撼取明珠出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