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湖山景,月上绿杨堤。
矫矫鸣阳鸟,飞过倍增差。
别去惠锦裳,落我白云居。
呼童拈香读,辞雄湖海姿。
往事已陈迹,逢辰正忧危。
行行淩霄汉,薇屏壮猷为。
寂寂卧烟坞,虚庭花影移。
玄窍嗟久塞,探颐谁端倪。
鲁阳戈人手,宁讶夕阳时。
悠哉无穷思,抱拙守其雌。
野寺湖山景,月上绿杨堤。
矫矫鸣阳鸟,飞过倍增差。
别去惠锦裳,落我白云居。
呼童拈香读,辞雄湖海姿。
往事已陈迹,逢辰正忧危。
行行淩霄汉,薇屏壮猷为。
寂寂卧烟坞,虚庭花影移。
玄窍嗟久塞,探颐谁端倪。
鲁阳戈人手,宁讶夕阳时。
悠哉无穷思,抱拙守其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首句“野寺湖山景,月上绿杨堤”以清幽的湖光山色开篇,月光洒在绿杨堤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矫矫鸣阳鸟,飞过倍增差”通过描写阳光下鸟儿的欢快飞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别去惠锦裳,落我白云居”两句,诗人以“惠锦裳”和“白云居”象征美好与纯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自省。接下来,“呼童拈香读,辞雄湖海姿”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知识的追求,通过“呼童”、“拈香”、“读”等动作,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往事已陈迹,逢辰正忧危”揭示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忧虑与思考,尽管过去的美好已成为历史,但未来仍充满未知与挑战。“行行淩霄汉,薇屏壮猷为”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勇往直前的精神。
后半部分“寂寂卧烟坞,虚庭花影移”描绘了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玄窍嗟久塞,探颐谁端倪”则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鲁阳戈人手,宁讶夕阳时”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最后,“悠哉无穷思,抱拙守其雌”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无尽的思绪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向来杂芜秽,今忽快心目。
堂成风尘表,巧枕龙顾麓。
主人喜高节,此君出幽谷。
我梢舞翠凤,烟霏度寒玉。
挺然霜雪操,下笑桃李俗。
窗户回繁阴,书帙荫新绿。
萧骚蕴胜致,日日意自足。
况闻政事余,清集忘窘束。
真有文字乐,厌饫三万轴。
却恐乐未央,遄归紫泥促。
从来此山中,不记几游历。
每缘困杯酌,未暇赋篇什。
屡恐为山羞,欲吟嗟思涩。
今晨始杖屦,醒眼看泉石。
草木呈幽姿,烟云舒秀色。
扪萝扣栖真,束燎穿大涤。
神工跨石梁,天巧镂岩壁。
仙人不可逢,灵箬无从得。
回观翠蛟舞,俯视云根屹。
何如出山去,飞腾霈甘泽。
忆昔介庵老,视我犹子弟。
于今于越州,必洒西州涕。
重忆郎中公,契与外氏通。
慨我未知学,一见宁发蒙。
公于介庵老,笔砚相亲友。
而于郎中公,学问躬授受。
与我非素交,有儿仍甚愚。
辱公收教之,举俗有是夫。
辱书示深眷,未报无加谴。
平日但闻风,今朝真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