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雪丰神未七旬,江淮谁识旧儒臣。
眼空四海归何早,胸著千年汲愈新。
从学王门唯此老,发挥朱子更何人。
青州门外京华近,吾欲相从一问津。
玉雪丰神未七旬,江淮谁识旧儒臣。
眼空四海归何早,胸著千年汲愈新。
从学王门唯此老,发挥朱子更何人。
青州门外京华近,吾欲相从一问津。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成廷圭为友人尹敬思归青州所作,表达了对尹敬思的赞赏与期待。首句“玉雪丰神未七旬”,描绘了尹敬思虽年逾六旬但风采依旧如玉雪般清朗,显示出他的精神风貌。次句“江淮谁识旧儒臣”则感慨他在江淮地区鲜为人知,暗示了他的才学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眼空四海归何早”赞扬尹敬思胸怀壮志,眼界开阔,似乎觉得在四海之内没有值得他留连的地方,所以早早地选择了回归青州。而“胸著千年汲愈新”则赞美他的学识渊博,不断汲取新知,如同千年古井,越掘越深。
“从学王门唯此老”提到尹敬思师承王门,学问深厚,无人能及。最后一句“发挥朱子更何人”进一步强调他在朱子学说上的独特见解和发扬光大,无人能超越。结尾“青州门外京华近,吾欲相从一问津”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想追随尹敬思去青州,向他求教,寻求智慧的引导。
整首诗通过赞美尹敬思的学识、品格和抱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以及希望与其交流的愿望,体现了元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学术追求。
结束溯都门,欢言瞻上东。
宿舂不成装,徒御殊匆匆。
倾城千万人,髫稚随老翁。
揽袪强我留,路隘马不通。
志微术无多,举动非材雄。
畦隧不知拙,雕朽宁谓工。
尚怜畎亩民,欲使衣食充。
吏课才第六,名品出下中。
岂期此邦人,念我如豳风。
竟惭不赫赫,用底书成功。
人事非有常,物变何必终。
移是趣日新,应谐犹不穷。
耻为坚白辩,判别僻与衷。
由是知命来,但觉心源空。
思君天材异,汗血流骠骢。
定交既非晚,接武昆瀛蓬。
岁月使人惊,冠带昔儿童。
别离过三秋,会合今复同。
新诗思何深,清月醒困蒙。
相哀蹇无成,为客谢诸公。
《自曹还都舟中奉酬子中见寄》【宋·刘攽】结束溯都门,欢言瞻上东。宿舂不成装,徒御殊匆匆。倾城千万人,髫稚随老翁。揽袪强我留,路隘马不通。志微术无多,举动非材雄。畦隧不知拙,雕朽宁谓工。尚怜畎亩民,欲使衣食充。吏课才第六,名品出下中。岂期此邦人,念我如豳风。竟惭不赫赫,用底书成功。人事非有常,物变何必终。移是趣日新,应谐犹不穷。耻为坚白辩,判别僻与衷。由是知命来,但觉心源空。思君天材异,汗血流骠骢。定交既非晚,接武昆瀛蓬。岁月使人惊,冠带昔儿童。别离过三秋,会合今复同。新诗思何深,清月醒困蒙。相哀蹇无成,为客谢诸公。
https://shici.929r.com/shici/gVHqgT.html
竹溪之水清且涟,竹溪之竹多如烟。
竹溪主人懒出仕,三十躬耕溪上田。
借问竹溪何所在,西望玉山东近海。
一都门户五千家,十代衣冠三百载。
城中有客过竹溪,尽说王家风景奇。
风景虽奇何足数,主人心事吾能知。
溪南溪北皆春水,岂但楼船往来此。
种竹不种杨柳枝,非畏旁人呼俗子。
古人沧浪歌濯缨,濯缨为怕尘埃生。
主人日日临溪水,要濯此心如镜明。
竹林虽曰主人主,常年亦听都氓取。
扫叶为薪笋疗饥,贫寒开口何曾沮。
君不见七贤六逸风流师,兰亭修褉夸文辞。
烦君从事汤盘刻,更读少陵桃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