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载酒人携菊,今夕扶筇客就花。
斯世有谁称隐逸,此身连日在云霞。
言寻西岭无多路,不觉东篱属两家。
霜蟹秋英堪尽醉,归时新月落窗纱。
昨宵载酒人携菊,今夕扶筇客就花。
斯世有谁称隐逸,此身连日在云霞。
言寻西岭无多路,不觉东篱属两家。
霜蟹秋英堪尽醉,归时新月落窗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菊花盛开时节的两次聚会,一次是携酒赏菊,一次是移菊过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情趣。
首联“昨宵载酒人携菊,今夕扶筇客就花”,以“昨”与“今”对比,描绘了两次相聚的场景。昨夜,有人带着酒和菊花而来,今夜,又有客人扶着竹杖,来到花前。通过“携”和“就”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
颔联“斯世有谁称隐逸,此身连日在云霞”,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世界里,似乎很少有人能真正享受隐居的乐趣,而诗人的生活仿佛总是在云端,充满了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
颈联“言寻西岭无多路,不觉东篱属两家”,描述了寻找西边山岭的简短路程,却意外地发现东边篱笆属于两家。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不经意间发现了新的美丽,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尾联“霜蟹秋英堪尽醉,归时新月落窗纱”,描绘了赏菊后的宴饮情景。霜蟹与秋英(菊花)成为宴席上的佳肴,诗人与朋友们尽情畅饮。当夜幕降临,新月挂在窗纱之外,为这次聚会增添了一抹诗意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聚会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青春思楚地,闲步出秦城。
满眼是岐路,何年见弟兄。
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
尽日徘徊处,归鸿过玉京。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
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
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
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
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
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
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
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
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