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
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天教分付与,云庄客。
万里侯封,九华仙伯。未必情浓似吾适。
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遐龄原不在,餐松柏。
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
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天教分付与,云庄客。
万里侯封,九华仙伯。未必情浓似吾适。
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遐龄原不在,餐松柏。
这首元代张养浩的《感皇恩·自寿》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度过的悠闲时光,他沉浸在自然景色之中,与烟霞为伴,享受着清静的快乐。"无处烟霞不相识"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他认为这种清欢与世俗的荣华富贵相比,更为珍贵,"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满足感。
"天教分付与,云庄客",他自称是云庄的客人,暗示自己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仿佛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接下来,词人提到自己虽然被封侯,但内心更向往的是仙人的生活,认为自己的情感并不比隐居者更为浓厚。"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他强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好的风月与自然景色始终如一,没有变化。
最后,他表达出长寿的愿望并非源于追求权位或世俗的财富,而是源于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深深热爱,"遐龄原不在,餐松柏",意指长寿的秘诀在于与松柏为伴,过着清淡的生活。整首词透露出作者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