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无际复无旁,乔木梢云十万章。
身外轩裳谁系绾,壶中日月自舒长。
平生尘垢烦三沐,投老功名笑五浆。
白鹿青牛今在否,一声秋磬上寥阳。
洞天无际复无旁,乔木梢云十万章。
身外轩裳谁系绾,壶中日月自舒长。
平生尘垢烦三沐,投老功名笑五浆。
白鹿青牛今在否,一声秋磬上寥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名为《和秦寿之题天祚宫》。诗中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洞天无际复无旁”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垠的崇敬和向往,这里“洞天”指的是高远的仙境,而“无际”则是形容这种境界的广大和无边无际。紧接着,“乔木梢云十万章”则描写了巨树参天,云层叠起,如同自然界中的一幕宏伟画卷。
诗人通过“身外轩裳谁系绾,壶中日月自舒长”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轩裳”指的是车服,是古代官员的象征,这里用来比喻世俗的束缚。而“壶中日月”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超脱感受。
“平生尘垢烦三沐,投老功名笑五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追求功名、积累尘世之物的反思和放下。这里,“尘垢”形容的是心灵上的污垢,而“三沐”则是洗涤的心灵过程。
最后,“白鹿青牛今在否,一声秋磬上寥阳”则是在询问那象征着祥瑞的白鹿和青牛是否还存在,以及秋天的磬音如何回响在寥落的阳光之中。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寻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境、自然、超脱尘世等主题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清净悠远的人生态度。
此杜依然老。只一事、差强乃祖,时非天宝。
家在岳阳楼下住,容易吟魂飘到。
看尽那、洞庭秋好。
绿雨啼鸪斑竹岸,是古来、未竟伤心稿。
二十五,楚骚调。宣南记共风吹帽。
怎独自、鬓丝禅榻,焚香却扫。
中有水流云在意,懒向词场厮闹。
算已是、名心淡了。
昨夜游仙帆影挂,为寻君、转过黄陵庙。
霜与月,满湖缟。
舞枫红半绽。甚飘零和他,旧鸥新雁。
短蜡低篷,又银筝脆语,写成依黯。
一段愁烟,镇迷却、白蘋芳苑。
试检青衫,洗向寒江,泪痕都减。今夜沙平水浅。
恨数叠蛮山,便同天远。
料得西楼照离悰,还有素蟾幽婉。
萍絮生涯,翻累到、高堂心眼。
只恐莼香秋浦,归来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