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僧》
《赠僧》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

(0)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大多喜欢游历山水,夜晚在禅舟旁欣赏月下的波涛。
年轻时初次经过石桥,那时我还很年轻;离开天柱山已久,想必年龄已大。
青翠的松树挂着积雪,像铜锡装饰,白发如霜,仿佛落在铁刀上。
我常常担心画家会拿起笔描绘我,因为我身高七尺,眉毛浓密如同毫毛。
注释
从来:自古以来。
多是:大多。
游山水:游历山水。
省泊:停泊。
禅舟:禅寺的船。
月下涛:月光下的波涛。
石桥:古老的石桥。
年尚少:年纪还小。
天柱:天柱山(传说中的仙山)。
腊应高:指年岁已高。
青松:青翠的松树。
带雪:挂着积雪。
悬铜锡:装饰着铜锡。
白发如霜:白发如霜雪。
落铁刀:落在铁刀上比喻。
画工:画家。
援笔写:拿起笔描绘。
身长七尺:身高七尺。
眉毫:浓密的眉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状态,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首句“从来多是游山水”表明僧人常年漫游于自然之中,以此洗涤心灵。紧接着,“省泊禅舟月下涛”则展现了僧人的静修生活,他们在月光下的涛声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两句,通过对比早年轻盈时期和现在岁月悠长的情景,暗示僧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这里,“初过石桥”可能象征着僧人出家之初的心境,而“久辞天柱腊应高”则表达了他们对于更高精神层次的向往。

接下来的“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僧人的孤独与坚毅。青松在雪中仍然挺立,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而“白发如霜”则描绘出岁月留给僧人的痕迹,“落铁刀”则是对其内心坚硬如铁的比喻。

最后两句,“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形象的担忧,怕被世俗之人的描绘所扭曲。这里的“画工”不仅是指绘画者,也可理解为外界对僧人形象的再创造和解读。诗中强调僧人的高大与精神上的坚定,如同七尺之躯和眉间的毫毛,都是不可动摇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于禅宗修行者那份超脱尘世、坚守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尊敬。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题故曹王宅

甲第何年置,朱门此地开。

山当宾阁出,溪绕妓堂回。

覆井桐新长,阴窗竹旧栽。

池荒红菡萏,砌老绿莓苔。

捐馆梁王去,思人楚客来。

西园飞盖处,依旧月裴回。

(0)

题崔常侍济源庄

谷口谁家住,云扃锁竹泉。

主人何处去,萝薜换貂蝉。

籍在金闺内,班排玉扆前。

诚知忆山水,归得是何年。

(0)

吴宫辞

一入吴王殿,无人睹翠娥。

楼高时见舞,宫静夜闻歌。

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

妍媸各有分,谁敢妒恩多。

(0)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0)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眷眄情无恨,优容礼有馀。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

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月且回车。

(0)

宿西林寺

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