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文华例仲春,经书次第几端陈。
夫乾易矣夫坤简,成物知焉成已仁。
紬绎从知位中理,赞参惟仰至诚神。
漫言故事循礼典,修业辉光勉日新。
讲学文华例仲春,经书次第几端陈。
夫乾易矣夫坤简,成物知焉成已仁。
紬绎从知位中理,赞参惟仰至诚神。
漫言故事循礼典,修业辉光勉日新。
此诗《仲春经筵》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内容深邃,寓意深远。首句“讲学文华例仲春”,点明了在春季进行学术研讨的场景,文采斐然,预示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将在这个季节达到高潮。接下来,“经书次第几端陈”描绘了经书排列有序,等待深入探讨的情景,体现了对经典学问的尊重和追求。
“夫乾易矣夫坤简,成物知焉成已仁”两句,运用了乾卦和坤卦的象征意义,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通过对比说明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和谐,同时也强调了知识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即了解世界并以仁爱之心行事。
“紬绎从知位中理,赞参惟仰至诚神”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应当遵循内在的逻辑与原则,同时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需要至诚的态度。这里的“紬绎”指仔细研究,而“赞参”则意味着参与和贡献,表明了个人在知识探索中的角色和责任。
最后,“漫言故事循礼典,修业辉光勉日新”表达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同时也鼓励持续的学习和进步,追求每日的新知,体现了对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道德以及个人成长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佳作。
先生向来落异县,故人十载不相闻。
归来不但荒三径,点检松菊无一存。
裹轮加璧岂不好,朝廷礼数优遗老。
红旗黄纸久罢休,青山白云苦死留,咫尺西冈归未得。
只待桃花水生半篙碧,便拿短艇归结茅,共寻赤松与黄石。
风烟之表非人间,别有天地宽且闲。
周山卖却不要钱,袁家送酒一破颜。
犹嫌孤斟太落莫,更觅高人共杯杓。
银钩四纸墨尚鲜,妙处难与俗人言。
忽逢先生自天降,手扶太一青藜杖。
仙容可望不可亲,飘然飞去青霞上。
白蘋满棹何时归,秋著芦花知不知。
朔云暗天垂到地,朔风裂山吹脱耳。
长江万顷一艇子,一夜雪寒不成睡。
诗翁晓起鬓髼松,缩颈微掀黄篾篷。
夜来急雪已晴了,东方一抹轻霞红。
江梅的皪开独树,篷间截入梅尺许。
老干新枝紫复青,花雕白玉须黄金。
满身满面都是雪,梅雪却与霞争明。
不知诗翁何处得霜锯,和雪和梅斸将去。
恐是并州快剪刀,不然吴刚修月斧。
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
东省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宫。
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
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
此诗解嘲仍索闹,举似先生应绝倒。
不是齐堂觳觫生,如何双抵独峥嵘。
犀中忽有红尖角,天上也无甜底冰。
只爱衣裳桃杏浅,谁知肌骨雪霜明。
酒徒苦问渠名姓,无姓无名字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