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小饮分题得菱用辘轳体》
《夏日小饮分题得菱用辘轳体》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不是齐堂觳觫生,如何双抵独峥嵘。

犀中忽有红尖角,天上也无甜底冰。

只爱衣裳桃杏浅,谁知肌骨雪霜明。

酒徒苦问渠名姓,无姓无名字子陵。

(0)
注释
觳觫:形容恐惧或敬畏的样子。
抵:对抗,抵挡。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或人物特立独行。
犀中:犀牛角中。
天上:指极高的境界或想象中的地方。
甜底冰:形容非常甜的冰,这里比喻极难得的美物。
衣裳桃杏浅:色彩浅淡的衣裳,如桃花杏花般娇嫩。
肌骨雪霜明:肌肤洁白如雪,骨骼清亮如霜。
酒徒:常饮酒的人。
渠:他。
子陵:古代隐士严光的字,这里借指某位隐者。
翻译
这不是在齐堂上颤抖的觳觫生,怎么会与孤独的峥嵘相抗衡。
犀牛角中忽然出现红色尖端,天上也没有甜蜜到底的冰块。
他只喜欢浅色如桃花杏花的衣裳,却不知他的肌肤如冰雪般明亮。
酒友们苦苦询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名字叫子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夏日小饮分题得菱用辘轳体》。从诗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炎热的夏季中,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用菱形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句“不是齐堂觳觫生,如何双抵独峥嵘”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不平凡的奇石,用以形容诗人的个性与才华。"犀中忽有红尖角"暗示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启示或灵感,可能是指诗歌创作时的灵光一闪。而“天上也无甜底冰”则是一种比喻,用以说明世间没有真正纯净而美好的东西。

接着,“只爱衣裳桃杏浅”表现了诗人对色彩和生活的偏好,喜欢简单而不失雅致的生活。"谁知肌骨雪霜明"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坚定,就如同肌肤之下隐藏着坚硬如冰的决心。

最后,“酒徒苦问渠名姓,无姓无名字子陵”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缰的超脱态度,虽然被称为“酒徒”,但他不愿意被束缚在常人的识别与评价中。"无姓无名字子陵"则可能指的是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道路和个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菱形结构,展现了诗人个性的独立、内心世界的清醒,以及对生活与艺术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钧州分司槿花盛开戏作

分司庭下舜花开,清倚雕阑绝点埃。

坐客正看新朵盛,游蜂仍逐暗香来。

欲留芳艳明朱幌,忍见残英坠绿苔。

纵是铁冠心似铁,也应花里暂徘徊。

(0)

神州八景·其八西山晴雪

皇都一夜散瑶华,晓见西山霁景嘉。

照日冻泉封素练,蹴天潮海涨银沙。

晴晖近接仙人掌,爽气平浮上帝家。

多少玉堂挥翰手,此时清兴正无涯。

(0)

登中条山东头

魏国中条此尽头,登临暇日兴悠悠。

两崖势转黄流静,万壑声寒碧树秋。

官舍飞甍临远谷,琳宫细路绕层丘。

风光满目皆吾土,逸气飘然总胜游。

(0)

留赠杨景端二首·其二

秖闻腾踏上亨衢,何事中林又卜居。

谷口引泉看灌溉,陇头植杖劝耕锄。

还同主妇供亲膳,更课儿童读古书。

莫向家山穷此乐,好将功业赞唐虞。

(0)

登州抵福山道中二首·其二

正是春光好,重来海上行。

轻鸥联影落,旅雁一行鸣。

徐市三山棹,安期万古名。

只今俱泯没,惟见水云平。

(0)

沅州新正书景三首·其二

颇讶沅州地,新正景不同。

远山青草瘴,深院落梅风。

角角寻巢鸟,喧喧采蕊蜂。

春衣初试裌,和气满帘栊。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