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的《题阙》之一百零五。诗中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他人骑着大马,我独自跨着驴子,而回顾那些担柴的人,内心感到有些许的满足与自得。
“他人骑大马”,开篇即点明了社会上层人士的奢华生活,他们拥有骏马作为代步工具,享受着物质与地位的双重优越感。“我独跨驴子”,紧接着诗人将自己置于相对低下的位置,骑着驴子出行,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意味着他可能属于中产或稍低的社会阶层。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并未流露出羡慕或不满的情绪,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自身的生活状态。
“回顾担柴汉”,诗人进一步将自己与更底层的劳动人民进行比较。那些“担柴汉”无疑是社会中最辛苦、最贫困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前两者。然而,尽管如此,诗人却在内心感到“较些子”的满足。这里的“较些子”并非指物质上的比较,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安慰与知足常乐。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等级差异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满足感与自我价值的判断标准,并在看似平凡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思归却送人归,西风落叶长安道。
归人自乐,怎知镜里,思归人老。
桑柘松楸,三椽万卷,都萦怀抱。
尽年年羁客,登山临水,只心羡、南飞鸟。
还愧乡关书到。讯归期、几愆迟早。
湖山俊赏,琴尊冷趣,离肠千搅。
别后蒲团,吟边兰篆,各怜昏晓。
算者般身世,去留随分,待怎生好。
冶山阴。对一丛寒玉,散发此斜簪。
虚白初生,软红不到,何有尘海飞沈。
恁佳日、清芬自诵,采丹实、知有九苞禽。
虚阁凌霞,层台款月,曾共登临。
一自北来仗策,奈年时孤负,酒赋琴心。
空翠烟霏,古苔霜蚀,猿鹤无计重寻。
算抱此、干霄劲节,忍一卷、虚牝掷黄金。
待到西窗再来,已是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