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山阴。对一丛寒玉,散发此斜簪。
虚白初生,软红不到,何有尘海飞沈。
恁佳日、清芬自诵,采丹实、知有九苞禽。
虚阁凌霞,层台款月,曾共登临。
一自北来仗策,奈年时孤负,酒赋琴心。
空翠烟霏,古苔霜蚀,猿鹤无计重寻。
算抱此、干霄劲节,忍一卷、虚牝掷黄金。
待到西窗再来,已是秋深。
冶山阴。对一丛寒玉,散发此斜簪。
虚白初生,软红不到,何有尘海飞沈。
恁佳日、清芬自诵,采丹实、知有九苞禽。
虚阁凌霞,层台款月,曾共登临。
一自北来仗策,奈年时孤负,酒赋琴心。
空翠烟霏,古苔霜蚀,猿鹤无计重寻。
算抱此、干霄劲节,忍一卷、虚牝掷黄金。
待到西窗再来,已是秋深。
这首《一萼红·题楚宝竹居图,次白石韵》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冯煦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冶山阴处观赏一幅楚宝竹居图的情景。诗人以寒玉般的竹子为背景,独自散发披衣,将一枝竹簪斜插,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他赞美了竹子的清香和其象征的高洁品质,如九苞禽般珍贵。
诗人回忆起与友人一同登高赏景的美好时光,但自从北地归来后,岁月流逝,孤寂中只能借酒赋琴聊以慰藉。眼前的翠竹、烟雾、古苔和霜痕,以及哀鸣的猿鹤,都勾起了他对往昔的深深怀念。他感叹自己虽有坚韧不拔的节操,却未能珍惜眼前时光,甚至不惜将黄金视为粪土。
最后,诗人许诺待到秋天再次来到西窗,希望能找回那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尽管那时已是深秋。整首词通过描绘竹居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高尚品格的坚守。
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
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
带刀夜夜行,牧马潜遁走。
至今西陲人,歌咏偏童叟。
渔阳烽火来,关门竟不守。
惜哉百战雄,奸相坐掣肘。
平生视禄山,不值一鸡狗。
伏地呼圣人,兹颜一何厚。
毋乃贼妄传,借以威其丑。
不然效李陵,屈身为图后。
英雄值老悖,天道遘阳九。
终焉死偃师,曾作司空否。
轰轰大道碑,湛湛边城酒。
长剑倚崆峒,永与乾坤久。